四月十一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高邮市八桥镇金港村驻点调研走访看望村民时,与八十四岁老党员、老村干部姚长友促膝交谈。记者 于先云摄
田野里、道路旁、院墙边,一簇簇、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恣意开放。四月的高邮市八桥镇金港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4月10日至15日,省委书记罗志军来到位于里下河腹地也是经济洼地的这个经济薄弱村,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他住农家、察村情、听民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同大家共商加快苏中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梦想的合成
10日上午,罗志军同随行的省委办公厅负责同志和秘书,乘坐一辆面包车,径直来到金港村,在村支书颜金松陪同下,走进了村民翟智平家整洁的小院。
省委书记的随和亲切、普通村民的淳朴热情,转眼间就消除了彼此的陌生和拘束。罗志军与颜金松及翟智平一家围坐在桌前,仔细询问村里的基本情况,很快就对金港村和翟智平家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罗志军利用白天和晚上,先后走访了郭兆英、吴培树、吕金传、吴培道等十多户村民家庭,看望了黄春梅、赵广和、姚长友、孙庆阳等老党员、老村干部。家里有几口人,有多少承包地,除了种地外有哪些收入来源,生活上还有没有困难……每到一户,罗志军都问得十分仔细。
村民吴跃林的儿子、儿媳在南京打工,自己在家种了200多亩地,一年至少有六七万元收入,全家在南京和八桥镇上都买了房子。说起现在的生活,老吴连声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好。罗志军称赞他劳动致富很光荣,“靠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奋斗,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村民张正其的妻子不幸患有尿毒症,因为治病家里有些拮据。但所幸参加了新农合,能报销80%的医药费。“农村大病救助还能再补助一点吗?”罗志军对颜金松说,对这样的困难家庭,各级党组织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这也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硬任务。
“当年怎么也没想到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黄春梅连声感慨。罗志军说:“今天的好日子,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得来的,我们要教育引导年轻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续艰苦创业,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村民陈春林家,听说省委书记前来串门,许多群众都兴奋地聚拢过来。罗志军说:“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谈论中国梦,请大家也来说说,都有什么样的梦?”
“现在农民土地流转有租金,种粮有补贴,还有打工收益,希望好政策不要变。”
“农民就怕生大病,看病报销的比例能不能再高一些。”
“乡村学校的软硬件跟城里学校比还有差距,希望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现在的好日子真是越过越想过。要说梦想,就是希望家庭和睦团圆,生活更加幸福!”
农民群众朴实的话语中,有满足,更有憧憬。听了大家的话,罗志军说:“现在大家都在为生计而奔忙,也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小康梦、富裕梦的合成,只要大家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就一定能圆上这个中国梦。”
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
金港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现有耕地6437亩,从2008年村里组建蔬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以来,已流转耕地2076亩,引进和创办了花卉苗木、蔬菜瓜果、水产养殖等20多个现代农业项目。罗志军深入考察了这些项目。
村民阚年红回乡创办扬州年红花木园林有限公司,在280亩的花木基地里,种植了晚樱、紫薇、高杆女贞、红叶石楠等30多个品种的花卉苗木。罗志军走进花木基地,准确地说出了每种苗木的名称,并详细了解其市场行情。
阚年红说,公司除了向村民支付每亩700元的土地租金,还吸收不少村民到基地打工,基本上都是些不能外出打工的老年人,打一天工挣60元,这些农民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罗志军听了高兴地说,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和城乡居民对美化环境越来越重视,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希望你们好好做下去,不仅增加自身收益,而且还美化了村庄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由靖江客商朱鹏飞投资的盛川科技园林有限公司,在村里建了5栋3万平方米大棚,建成了花木育苗基地;扬州嘉和机械集团投资创办的飞扬生态农业园,一期租下300多亩地,除了采用扬州大学农学院提供的种苗和技术种植黄桃外,还将发展水产养殖、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等生态观光农业项目;本村农民成生龙在大棚里种草莓,一个棚一年净收入可达七八千元;瑞苑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去年创办的瑞康农场,从村里流转300多亩地种植各种蔬菜,适应多品种、小批量和均衡供应的要求,已与扬州、高邮一些学校和企业形成了稳固的供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罗志军深入了解这些农业项目的组织形式及生产销售情况,鼓励他们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积极探索,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经验。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更好发展,罗志军邀请阚年红和利民灰天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吉香、粮食购销经纪人高兴和、种粮大户潘战友、养鱼大户何心东等一起座谈,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政策建议。
种粮大户潘战友说,现在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目前他家种了150亩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他正准备申办个家庭农场,把种粮面积再扩大一倍。“只有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他还建议,要重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能灌溉技术,帮助农民做好秸秆还田这篇文章。
罗志军认真听取潘战友的建议,对他创办家庭农场的想法表示支持,认为这对于解决农村空心化后谁来种地问题、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在与农业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和经纪人的交谈中,罗志军强调,苏中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既可以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又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靠政府补贴也能挣钱。“少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更多的人从事非农产业,更多人在田园化的城镇小区生活,未来的农村一定是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