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选登了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中的文章,读来无不深受其震撼与感动。其中有篇写到: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靠的就是群众力量和群众路线。自从我们党成立之初,就重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群众的积极性,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的现在,都认真贯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也强调道: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矛盾突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等需要更大的智慧,更好的办法。前不久的两会上,习近平说到“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而要真正“啃得下这些硬骨头,攻得下这些险滩”都离不开群众智慧与力量,要在群众中寻找办法、点子。
“办法在群众中”,首先得有心中装有群众。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如果领导干部手握权力不为民,不亲民,那么群众再有办法也不会说出来的,对工作也不给予支持的。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说过“共产党员绝不可脱离群众,绝不可高踞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而应当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深入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不做“老爷官”,要做“父母官”。“父母官”就要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解群众之困。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靠群众共想,那改革发展成果也应群众共享,让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工作中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和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自然就能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
“办法在群众中”,其次得沉下基层甘于拜人民为师。毛泽东的“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寓意深长,要能够领导好群众,造福一方百姓,就必须先要到基层群众中去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多听听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多积累群众先进生产技术和知识,只有先成为好的学生才能当好的先生。拜人民为师要谦虚、真诚、真心。“群众是孔明”,下基层体民情、察民意,就是去多听听他们的话语,多感受他们的生活,通过深入研究过后制定政策、措施便会行得通,干的事业定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办法在群众中,向群众取经是一种执政境界,也是一条加深干群鱼水关系的途径。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定能从群众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在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将会迎刃而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更加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