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杭州一次“三公浪费的治理”主题会议中获悉,目前中国公车数量超过400万辆,公车消费超过4000亿元,但仅三分之一用于公务活动。有关专家建议,让所有公车挂上醒目的特殊牌照,区别私车牌照。(3月28日中国新闻社)
专家提出的区别公车的标识有不少建议,如:“应该让所有公车挂上特殊的牌照,最好用五星红旗的颜色和形状与私车牌照作特别的区分”;如:“公车的牌照改为红底黄字(国旗元素),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有还的提出:车顶上安置“省部级公车”、“地市级公车”、“县市级公车”等特殊的标识接受公众监督。诚然,这些标识从外表上是可以区分,但是外表毕竟是标,未必能治本。
车有公、私车之分,但是行驶的道路没有公私之分,车去哪里?是公是私?一般的人根本就不清楚,为私说成是办公;接送小孩可以说捎带;私出旅游可以说成是考察;只要想办私事不缺借口。谁来论证,怎么去鉴别?退一步来说,纵然就是办私事,公车不停在办事地点,叫司机接送,或把车停在别处,有谁能知道这车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
真正来说,公车能够私用问题在于配车的范围太广,用车的自量权太大,下至乡官甚至有的股长都配车,这么多的人用公车,而且基本上是专用。车多,滥用的现象就多,即使是外表上用之用哪去区别,要防止公车私用也难。纵然就是被人捉现场,也是极少数运气不好者。
其实,不少官员不配公车也行,上班近距离可以骑自行车,远一点可以坐公交,加之公差又有补贴,为何就一定要配公车?退一步来说,自己购车也行,不少普通百姓都购得起,难道官员就购不起?只能说公车更方便,有公车用何必自己花那个钱。
解决公车私用不能眼睛总是盯着车的外表,在标识上做文章,而在于抓源头,最大限度的减少公车数量,做到车尽其用,没有为私的可能。假如按照规定配车,“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配车的单位一律不配,能几个人合一辆车的决不单配,减少私用的空间,即使是想公车私用也用不了。如像:有千万人口的韩国首尔,全市也只有四辆公车,还能公车私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