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盛世的历史密钥:施政包容性

刘玉峰
2013年03月22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以仁和宽厚的胸怀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彰显了唐代社会发展高度的自信心和开放度

武德九年(626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贞观元年(627年),又说:“朕以天下为家。”贞观十八年(644年),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贞观四年(630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后,没有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属宁夏)一带,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归附突厥降户,又在突厥原居地设置了定襄、云中两都督府对突厥留居民众实施管理。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可以世袭,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开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被回纥等族拥戴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各族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从此以后,“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死亡者,必诏册立其后嗣焉”,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例由唐廷册封的制度。唐太宗还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现了繁盛景况。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唐高宗以后,更是出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观场景,各国贵胄使臣云集唐都长安,拜谒大唐天子。大唐帝国以其无与伦比的昌盛和开放,“怀柔荒远”、“协和万邦”,引领着世界潮流。同时,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持续发展,也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多元繁荣。以仁和宽厚的胸怀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彰显了唐代社会高度发展的自信心和开放度,也为大唐帝国不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唐代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是国家繁荣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