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据3月7日人民网)
总书记要求“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里虽指民生工作,实则有着相当普遍的指导意义。各级干部都要对照这一要求,围绕这一目标来谋划工作、推进工作。
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关键靠真抓实干。工作靠抓,事业靠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任务很重。各级干部只有进一步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摆到群众面前,让群众看见、摸着。
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考验着干部作风和能力。群众很朴实、讲实在,群众跟前玩不得半点虚假。各级干部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看准的事、定下的策,立即办、抓紧干,使之早见成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加强学习,并注重把学习力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思路、决策、能力与本领,增强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以优良的作风、优异的成绩,赢得群众的掌声,获到群众的认可。
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才会满意。群众满意,就看干部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不讲究工作质量,群众不可能满意。各级干部要始终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将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安危冷暖,看在眼中,记在心头。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真正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每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做好、做细、做到位,让工作成果为干部说话、让群众满意成为最好的褒奖。
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并非刻意讨好群众,更不能故意忽悠群众。喜欢花拳绣腿,不惜劳民伤财;乐于“短平快”,躲避“硬骨头”;热衷短期行为,专做表面文章,损害的是群众利益,群众当然反对,自然不会答应。只有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勇于解放思想,善于科学谋划,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让群众“看见、摸着”,是当前改进作风的一面镜子。各级干部要经常拿起这面镜子,照一照,想一想,看看工作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努力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让群众满意,这是群众的呼声,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