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代表委员表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各级干部也积极行动,全国上下吹起了一股节俭新风。(2013年3月9日新华网)
历史上“因俭而兴,因奢而亡”教训不胜枚举。所以,“勤以补拙,俭以养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我们党更是一贯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采访延安,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斯诺先生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一批革命家住窑洞、吃小米、穿补丁衣的俭朴生活中,发现了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力量是胜利之本。这种“东方魔力”就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精神和作风。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条件与延安时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于是乎,在一些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讲节俭、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花钱大手大脚,做事讲究排场,生活追求奢华。殊不知,“侈则肆,肆则万民所指”。老百姓最痛恶的就是这种摆阔奢靡的败家子作风。如不坚决遏制,不仅会败坏社会环境,到头来还会葬送我们党,葬送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
正因如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代表委员认为,这一表述针对性很强,符合实际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主席唐一军说,用公款大吃大喝、交际应酬,既浪费又伤身体,中央要求厉行节约,广大干部十分赞同。“40多年前,我曾在延安工作生活近6年。十八大后,一股清新的风气在全党全国蔚然兴起,这股清风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延安精神。”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代表说,“八项规定可以说是延安精神的传承。”
在笔者看来,节俭是中华民族应该永远发扬光大的传统美德。无论任何时候,即使是我们的生产力发达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也必须要坚持节俭的美德。这正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所说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浪费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背弃,既脱离国情,又损害民风政风,危害巨大。”
如此说来,“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无论是在物质短缺的过去,还是初步富裕的现在,都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因此,我们必须要像“惩治腐败”一样遏制“铺张浪费”,一丝不苟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那些屡禁不止、屡教不改者,必须严明纪律,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清理门户要坚决清理,决不姑息、决不迁就、决不留情。唯有如此,才能警示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德来传承,作为一种作风来锤炼,作为一种责任来践行,为实现“中国梦”不断注入新的精神力量,让“东方魔力”再创新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