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刹住“迎来送往”之风》的评论员文章,文章说:时值“两节”之中,处在走访拜年高峰期,部门单位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迎来送往”之风也有抬头之势。
应该说,“迎来送往”原本是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上级官员到访,下级官员以礼相迎,实属情理之内。来客不迎,去客不送,是为非礼,寻常百姓亦不屑为之。
然而,近年来在各地所见所闻,发觉这种迎送竟已成为许多地方的“规范程序”,即领导干部一来,大都有当地官员在辖区分界处接送上级领导的惯例,接人要到辖区分界处接,送人也是要送到辖区分界处,往往还要动用警车开道,狐假虎威,显摆威风,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严重疏远了官员与平民之间的感情。
所以说,迎来送往,表面上是人之常情,实际上是违规违纪,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糟蹋了老百姓的血汗钱,助长了大吃大喝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警车开道、一路呼啸,战天斗地、场面喧嚣,往来迎送、花费不小”,这是时下群众对某些领导到基层调研诙谐的调侃,很值得我们反思。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特别要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深入了解民情、真诚倾听民声、广泛集中民智,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这是调研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如果领导干部考察调研大搞迎来送往,警车开道,路线设定,前呼后拥,势必使上级领导无法真正听取民众的心声,无法真正了解民众问题,缺乏真实的调研素材,就会使得基层考察调研流于形式,甚者使高层决策出现偏差。这样的行为小则殃及一方,大则祸国殃民,令百姓为之侧目。
正因如此,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再次提出厉行勤俭节约,要求基层调研轻车简从不铺地毯、不安排迎送宴请。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轻车简从、亲民务实,一切以工作为重,这种朴素真诚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
正像评论员文章中所说的,改进作风看“两节”,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力避那种对工作没有多少帮助的迎来送往,杜绝那些遭到干部群众反感的超规格接待,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风。
然而,细想想,遏制迎来送往,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都有过多少规定,提过多少纪律要求求,但效果并不是很显然,关键是硬规定、死规定还不够“硬”,不够“死”。只有与“迎来送往”之风“兵戎相见”,才能让带“火药味”的硬规定、死规定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光是倡导、示范、带头,效果是不会明显的,更谈不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