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改进作风,各地纷纷跟进,一系列新规定新举措陆续面世,整顿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一股简朴务实的政务新风扑面而来。
其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特别令人感慨、感佩。据《湖南日报》1月7日报道,1月6日,长沙名望礼品有限公司业务员周若冰接到长沙县委办公室电话:原本准备定做的一批年终表彰的奖杯、奖牌和锦旗取消。“取消订单是有原因的。” 长沙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忠文对记者说,“今年的年终表彰我们不发奖牌、奖状,不发证书奖金,节约下来的钱都用来慰问困难群众。”
毫无疑问,春节临近,在这个时候尤其要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他们的生产生活安排好。所以,多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慰问困难群众都是各级领导干部春节期间雷打不动的固有活动内容。这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落实,是各级党员干部为民、亲民、爱民政治品格的生动诠释。
特别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慰问困难群众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政治责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这首小诗因情真意切而传之久远,至今对人仍有启迪。
现如今,时代变化了,社会前进了,我们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党员干部更应该始终视民困为己困,视民疾为己疾,时刻把人民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无微不至地关心其安危冷暖,实实在在地为其排忧解难。这是人民公仆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怀,也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应有的“动作”。
在这个意义上说,节省会费给困难户“发红包”,其本身就是一种作风转变,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真实写照,是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体现,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深刻揭示,犹隆冬之暖风,吹润百姓心田;又似盛夏的微风,爽人身脑。
也正因如此,笔者感到,节省会费给困难户“发红包”,虽说是平凡之举,却显得情深意长,意义深远,给人启迪。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省与省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也存在着差距,更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像长沙县这样,节省会费给困难户“发红包”,为他们送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给身在困境的群众以极大的精神鼓励,让人民群众从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干部作风转变的甜头和奔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党心民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科学发展奔小康的强大动力。有了这样的力量,任何困难能克服,任何险阻能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