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公报”新浪微博正式开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被网民称为“最高级别”政务微博。短短几天时间粉丝数已超过30万。据统计,目前在新浪网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6万多。从寥寥数语到密集互动,从千篇一律到生动活泼,政务微博呈现的面貌各有不同。专家认为,政务微博是了解民意的一扇窗户,在突出个性化的同时,还须增强“亲民”效应。
拓宽政令发布渠道,听取百姓“真心话”
据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10月底,新浪政务微博数1.8万个。相比2011年同期,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数净增4.2万个。值得一提的是,政务微博活跃度较高。目前新浪政务微博发博总数为3000多万条,平均每个政务微博发博数约为500多条。
业内专家认为,微博逐渐成为表达民意的首选渠道,包括“国务院公报”等在内的多个高级别政务微博的开通,直接拉近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政策转发。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表示,微博拓宽了传统的政令发布渠道,民众可以通过转发直接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有利于中央政策直通基层。而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微博如同一个民意收集网络,每天@给该微博的信息直接反映了民意所在。而这些基层百姓的“真心话”,将成为评估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有效“凭据”。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国务院公报”之所以引起热烈关注,正是其代表了中国最高级别行政机关的亲民开放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民主建设的象征。
随着政务微博数量的井喷,运营模式逐渐成熟,运营方法逐步规范。沈阳说,类似“上海发布”、“平安北京”等人气较旺的政务微博,在不断交流和改进方法后,传播内容日趋实用,引起民众关注。粉丝数量不再是优秀政务微博的主要评估指标,行政绩效和群众满意度直接和运营好坏挂钩。
政务微博面对负面信息更加坦然。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系副教授褚建勋表示,经历多次突发事件后,不少政务微博从“被逼着说”变成“主动说”。过去一些监管部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风头和热点过去了,就不会再引起关注。而现在不少政务微博已学会直面负面信息,主动介入突发性公众事件。
政务微博和网民互动增多、不再高高在上。例如上海工商微博的栏目“回应关切”就被网民肯定。开博以来,栏目及时回应了南山乳粉含致癌物、今麦郎方便面抽检不合格、清美豆制品更改生产日期、光明牛奶调包等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数十次,通过私信、评论等方式点对点回应近百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