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敢说”到“生动说”还需时日
过去,由于存在“不敢说、不常说”等现象,部分政务微博导致公信力不高、活跃度不够、公众认知度低。有网民总结出几种不受欢迎的政务微博类型:消极应付型、公告发布型、卡拉OK型、滥竽充数型。
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谢耘耕说,一些政府部门开微博就是领导交办、走个形式,更新速度慢、语言生硬,而且内容乏味、缺少互动,微博成了官网的缩小版,相当于主动放弃话语权。
沈阳告诉半月谈记者,政务微博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别人让你发什么,你就发什么,类似于操作员;第二个层次是操作者能对新闻价值做好判断,应对网络问政;第三个层次是微博操作者能精准定位政务微博,善于拿捏网友的敏感点,接近网络上的意见领袖。而目前大部分政务微博还处于第一层次。
一些政务微博运营人员透露:“不敢说是因为怕说错,不常说是因为没人说。”一位基层政务微博负责人表示,缺乏灵活机动的发布和纠错机制,所有信息都要三审五审,敏感事件怕担责任导致不敢发声。另外,直面公众需求和基层微博运营人手相对不足形成矛盾。一位运营人员告诉记者,平时一天之内@给政务微博的信息有千余条,想要全部阅读、分类、转发给各分局和业务处室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目前微博的日常运营只有两个人兼职,增加了新工作,本职工作却没有减少,领导要求@到的信息必须回复,这怎么可能完成呢?而且很多内容都是政府网站或媒体上已经发布过的,就是转发一下走个形式,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