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积极主动的亲民形象备受期待
专家表示,微博是一种“快媒体”,是情感的传播,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而目前我国很多政务微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评论、私信等功能都应适度开放,否则“只来不往”会让网民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褚建勋建议,政务微博可多利用现场直播、微访谈、长微博等特色网络工具,增强和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政务微博应团结网络意见领袖,应对突发事件时形成“主动”印象。沈阳认为,提升政务微博公信力,需要大力加强培训,采用灵活的机制在网络中招聘一些真正懂网的人,吸收到政务微博的平台上去。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张志安认为,政务微博一定要及时更新,指定专人负责。他说,想要完善运营一个微博,需要1至3个对外宣、媒体运营等有丰富运营经验的专业专职人士。
另有专家建议,可借鉴美国白宫做法,不仅开出白宫微博,还能体现当天值班责任人情况。政务微博也可将当天值班编辑“挂牌”,让公众明确了解当班编辑有哪些特点,甚至参与评估,加强微博负责人员的责任感、政策掌握水平和与公众网络沟通的能力。
注重“品格”,不打“混仗”。余南平认为,高级别微博必须体现权威性、政策性和严肃性,代表一种“品格”,决不能像普通政务微博那样用过分轻松的格调。注意区分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目的的政务微博,将“格”定位准确,使网民更容易分辨,也更有利于网上舆情引导。
“未来的政务微博,一定要形成健全的信息供应链条和比较完善的信息整合与发布机制,将日常发布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确定送审级别。”余南平说,对于日常事实性信息,审核级别较低,运营人员和主管领导沟通后即可。对于敏感事件中官方表态、或突发事件的官方应对等审核级别较高的信息,必须加强审核。(周琳 陆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