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发布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等四位领导人的人物通讯特稿和老照片。文章和图片记述了几位领导同志的从政经历和生活片段。网友们看到了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的习近平,“万事民为先”的李克强,“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的张德江,“多做实事不图虚名”的俞正声。(据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位中央领导人的经历丰富多彩、言行颇具内涵,让人大为惊叹、不禁动容,同时又信心百倍、欢欣鼓舞。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他们从走上为民服务岗位第一天就与基层民众打成一片。无论是亲入基层锻炼还是深入一线调研,都能把老百姓受的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同身受,更不遗余力、想方设法解决民困,提高人民生产效率,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主政一方,造福一方;一路走来,幸福成行。
他们的最大优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民感情从与群众相处中来、富民点子从在基层锻炼中来、惠民政策从聆听群众建议中来。特别是不断学习的劲头、不断改革的动力,汲取自传统民族精神,为民情感更因民间乡情渲染而在与群众走动的过程中越来越浓厚,作风越来越朴实,惠民业绩也越来越悦民。
他们的根本立足点是“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不易,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更难。但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是指挥紧急事故现场,还是做好平时惠民业务,都能够从百姓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角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最佳高效务实导向。
他们的启发点就在,党员干部要保持一颗为民悲喜为民操劳的寻常心。首先是不忘“本”,任何干部出身普通百姓,永远心与民同在,想群众所想就等于想自己所想,急群众所急就形同急自己所急。其次是不忘“公”,任何时候多想大局、少想小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此外,还要不忘“友”,要干大事必须团结同志,不单单是密切联系群众,对困难同志“雪中送炭”;要实现远大目标与共同理想,哪怕是一个具体的目标都要精诚团结,形同一家,风雨无阻,同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