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发展观由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10年成功实践为基础,明确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贡献。
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由以往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报告还为我们提供了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两个视角。一是实践视角,就是放到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去认识。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所说,我们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还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二是理论视角,就是放到理论创新进程中去认识。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包括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核心内容包括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基本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民族、祖国统一、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十八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有利于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并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同时,报告首次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看起来都是一些老话,但却像陈年老酒那样香醇,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史的结晶。它的提出,与以往我们党提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具有共同的实践源泉、目标指向,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高度清醒和自信,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一系列基本遵循,指导我们不断谱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此外,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这些新阐述、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