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如何讓“最悲傷作文”的結局不再“悲傷”

士心

2015年09月01日10: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8月31日,因網上“最悲傷作文”引發的索瑪花愛心小學遭遇強拆事件,似乎正在向“最悲傷”的結局發展。繼30日當地政府大動作召開新聞發布會,由教育、民政、林業等相關部門同時出面,指責辦學方索瑪慈善基金會是違法辦學、涉嫌違法佔用林地之后,據媒體報道,31日下午,當地警方已將辦學方負責人拘傳!

這本是個雖令人悲傷、卻不乏暖意的愛心故事。12歲的涼山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父母雙亡,未成年哥哥姐姐輟學打工,她一人在一所民辦愛心小學就讀,同時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在支教老師的語文課上,老師講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篇有關孤兒的課文,課文中孤兒的悲慘遭遇,讓老師與孩子們都流下了眼淚。之后老師以《淚》為題,讓孩子們寫一篇作文。木苦依五木自己正是孤兒,她用不熟練的漢語寫出的真實故事,同樣令人心痛。老師做了一些修改后,貼在教室牆壁上作為范文。今年6月,這一作文被辦學方負責人貼到網上,讓無數網友為之落淚,稱之為“最悲傷的小學作文”。

因網上支付的便利,許多網友的愛心迅速轉化為實際的捐助行動。在騰訊公益與微公益平台上,受“最悲傷作文”影響,與木苦依五木有關的“給孤兒一個家”及“幫幫大涼山的孩子們”募捐項目,很快各突破40多萬元,合計達到近百萬。據報道,當地官方也很快表態,讓木苦依五木和弟弟繼續在村裡讀小學,減免學雜費,同時擬讓已輟學的哥哥姐姐重返校園,每月還可得到300元左右補助。

故事發展至此,似乎有了圓滿結局。但很快就有了某種不和諧音:當地有關部門出示的調查報告,特別強調從2014年起,政府已把5個孤兒納入了孤兒專項基金保護,每月每個孤兒會領到678元補助,顯然是擔心被指責為失職。調查報告還特別提出,“最悲傷作文”雖由木苦依五木所寫,但經過了支教老師改寫,讓她重新抄寫而成,意指作文有作假嫌疑。由此網友分成兩派,一派對作文產生過程真實性產生懷疑,一派認為老師改作文讓學生重抄是常事,不管怎樣,寫的事情都是真實的,反映的是孩子的真實情感。隨著關注度的急劇升溫,當地政府部門的態度似乎也越來越強硬,直至演化出強拆學校、抓捕當事人的情節。

“最悲傷作文”本不該有如此“悲傷”的結局。西部經濟不發達,有不少山區群眾生活困難,孩子面臨家窮路遠上學難等問題。如果是孤兒,生活自然會更苦。這些都是事實,誰都可以理解,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也不是靠當地政府一己之力短時間內就能解決,需要逐步發展。也正因如此,從國家層面,直至社會各界,都關心西部,面向山區,開展各種形式的扶貧、助學、支教等活動,“最悲傷作文”很快引來大量社會捐助,就是一個很正能量的生動事例。或許這些辦學、捐助當中,有一些不很規范的地方,政府所要做的工作,是鼓勵善舉、積極引導、完善規程,借助各方力量,讓每個需要幫助和關愛的孩子都能得到基本滿足,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看似依法行事,實則生硬冷漠,傷了社會各界的愛心與善意。

以“最悲傷作文”的故事為例,不管作文產生的過程怎樣,畢竟一家五個孤兒,有的已經輟學,有的缺乏關愛,過早擔起了生活重擔,政府部門應多反思能為孩子做什麼,而不是對提供幫助的人吹毛求疵。不管愛心小學的興建是否完全符合相關規定,畢竟滿足了一部分孩子的上學需求,即使真有違法,也可以通過協商善后,至少如果辦學方不以牟利為目的,就沒有必要以刑罰相威脅——刑法有關“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前提就是要“以牟利為目的”。如果辦學方有可能以助學為名、網上募捐謀取私利,則可制定規章,規定其必須在一定的網上平台進行相關活動,並公開全部收支情況。畢竟目前已經有規范運作、第三方托管的網上公益平台,通過微博或貼吧等一筆一筆進行賬目公開,也不是什麼難事。如此一來,慈善基金可以做到公開透明,讓愛心公益有公信力,政府也會因良好的管理而加分,“最悲傷作文”也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結局,而不必以“悲傷”收尾。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士心熱評”專欄:

網評精粹:


“光說不干”誤事又誤已

把養老金入市當股市“救命稻草”是誤讀

民告官異地管轄值得復制推廣

“創建成果”必須落地生根

“我兒子是國防生”是特權思想作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作者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