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
“法”與“反腐”,之所以同時成為年度最熱字詞,實則因其背后存在某種邏輯契合,那就是反腐的力量終究要靠法治來強化。評價反腐工作成不成功,不在於查了多少案件,抓了多少貪官,更重要的是看有沒有懲前毖后、以儆效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頂層設計上將“法”與“反腐”融會貫通,實際工作中讓依法依規成為基本遵循,反腐工作就能打造出升級版。
又值年終歲尾,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之余,人們總免不了要總結一番。哪一個字、哪一個詞,可以代表即將過去這一年?日前,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漢語盤點2014”活動給出了答案,“法”字當選年度國內字,“反腐”當選年度國內詞。
語言是社會的晴雨表,是時代的風向標。即便隻言片語,也常有“一葉落知天下秋”的魔力。回過頭來看這一年,拍蠅打虎的組合拳,打消了很多人“做樣子”的擔心、“一陣風”的憂慮、“走著瞧”的消極,讓“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這條反腐主線愈加清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終結了“刑不上大夫”的坊間傳言,蕩滌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官場陋習,讓“干事者得利、有為者有位”的政治生態愈加濃厚。踐行八項規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動作,更為正風肅紀鼓了勁,讓黨和群眾交了心。用“法”與“反腐”概括2014年的國事主題,實屬情理之中、意料之內。
作為親歷者、見証者,這一年來,關注反腐、矚目法治,已成為很多老百姓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但凡官場有些風吹草動,報紙電視當天新聞的吸睛指數就扶搖直上,微博微信裡也往往滿是感慨之聲。“周一等蒼蠅,周五等老虎”,甚至成為不少人的新習慣。毫不夸張地說,如今不論是遛彎兒的老大爺,還是開出租的的哥,提到反腐總能滔滔不絕地侃上半天。面對百姓期待,反腐工作更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新一年即將開始,“裸官”清理工作怎麼開展?“吃空餉”、干部檔案造假等問題怎麼整治?領導干部“天價”培訓,跑官要官、說情打招呼等問題怎麼根除?難啃的“硬骨頭”不少,從嚴管黨治黨這條主線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
聊熱詞,不能隻圖熱,還得有點冷思考。“法”與“反腐”,之所以同時成為年度最熱字詞,實則因其背后存在某種邏輯契合,那就是反腐的力量終究要靠法治來強化。具體來說,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頂層設計上要將“法”與“反腐”融會貫通,實際工作中要讓依法依規成為基本遵循。咬定“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不放鬆,不跟著感覺走,才能不偏不倚、行穩致遠﹔明確權力法定、程序法定,強調一切皆斷於法、法無授權不可為,才能避免矯枉過正、誤傷跑偏﹔謹記一碗水端平,讓“打虎者”依法辦事,“自己人”受到監督,才能防止“燈下黑”。依法反腐、反腐依法,讓所有行為都運行在法治軌道上,反腐工作就能打造出升級版。
在我們的政治語境下,反腐倡廉總是被聯系在一起。換句話說,反腐只是除草,倡廉才是長苗。評價反腐工作成不成功,不在於查了多少案件,抓了多少貪官,更重要的是看有沒有懲前毖后、以儆效尤。良好的政治生態理應是一個嚴防老虎、蒼蠅產生,更嚴防蒼蠅蛻變為老虎的良性環境。當下,“不敢腐”的成效已經顯露,但“不能腐”“不易腐”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不想腐”的價值觀念還未完全筑牢。破解難題,還得在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讓反腐真正落實成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有了制度托底保障,“為官發財應當兩道”的共識終能凝聚起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生態也終能涵養出來。
熱詞關乎世象。“法”與“反腐”,看似簡單的字與詞,卻能體味時代脈搏,讀出民心所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老百姓對“法”與“反腐”的期待不會減退,我們黨正風肅紀的決心更不會動搖。隨著法治思維帶動制度的日益完善,政治生態定能清風常吹、正氣常在。
相關專題 |
· 聚焦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