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肅紀,不但“打上板子”,還要“搬掉凳子”。昨天,本報報道的南昌、尋烏兩地核減單位編制治理上班時間上網購物、聊天等“為官不為”現象的做法,既體現出一個“新”字,更突出了一個“嚴”字,起到了應有的警醒、震懾作用,值得全省各地借鑒、推廣。
作風建設是永不竣工的生命工程,一刻也鬆懈不得。一年多來,通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省黨員干部隊伍的作風面貌有了明顯改善,但“四風”問題樹倒根存,一旦“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仍可能在一些地方卷土重來。現在,人民群眾最擔心的是“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作風建設形成常態化。因此,我們要不斷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把中央要求、群眾期盼、實際需要、新鮮經驗結合起來,深入推進制度機制創新,把制度的籠子扎得更細密、更完善。
要始終堅持“嚴”字當頭。過去,一些地方和單位之所以“四風”問題越積越多、潛規則大行其道、政治生態受到污染,根子就在從嚴治黨和作風建設的“嚴”字沒有落實到位。管黨治黨成於嚴。隻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而不是管一陣放一陣、嚴一陣鬆一陣,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新要求,我們就必須堅持嚴的標准、嚴的舉措、嚴的紀律,讓“嚴”成為黨內生活新常態。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各地要善於總結經驗、細化舉措、強化執行,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讓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於律己成為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