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三個首都”讓巴西發展更均衡

2014年10月14日13:5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三個首都”讓巴西發展更均衡

“你在巴西利亞生活過四年?你是怎麼過的!”初到裡約時,在我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經歷時,很多人都會這樣問我。在巴西人的眼中,巴西利亞雖然是首都,是政府所在地,卻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城市。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巴西利亞的時候,經過了無數次轉機才最終抵達——巴西利亞雖然是巴西首都,但國際航班非常少。當時還很納悶,好歹是一個國家的首都,怎麼就這麼不國際化呢?后來在巴西生活了一段時間,我才了解到,在巴西人眼中,巴西利亞完全就是一個政治中心而已。那些部委的公務員和議會的議員,都是每周一從家鄉飛到巴西利亞來上班,周四或周五再飛回家度周末。

有不少人說巴西利亞是一座未來城市、外星城市,一方面是因為其建筑很有特點,另一方面是因為這裡與巴西其他城市的特質完全不同。作為一個“規劃”出來的首都,這裡會根據功能劃分不同區域,所有部委都集中在部委大道上,其他地方則被劃分為居住區、銀行區、商業區、旅館區、醫院區、使館區等。如果要辦什麼事情,直接到相關區域即可。這種功能分區的好處是,就算是外地來首都辦事的人,也不會“找不到北”。

其實,從巴西利亞的建筑,就可以看到其象征意義。這座城市設計巧妙,整座城市的地圖像一架即將起飛的飛機,權力機構就在“飛機頭”的部位。站在“飛機頭”三權廣場上看過去,一邊是總統府,一邊是議會,一邊是最高法院﹔而議會大樓一側有一個開口朝上的“大碗”,表示這裡是廣納民意的眾議院,另一邊是一個開口朝下的“大碗”,表示這裡是集中意見的參議院。這些標志性的建筑,清晰地顯現了城市的功能。

相比之下,巴西的第一大城市聖保羅的商業活動頻繁,每年展會無數,高檔寫字樓、商場很多,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個發達的大都市。事實上,包括中資公司在內的跨國企業,大部分都不在巴西利亞,而將聖保羅選為自己在巴西的總部。

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是個旅游城市。提起裡約,人們就會想到沙灘、美女、狂歡節、足球。裡約曾經是巴西的第二個首都,后來政府為了開發中西部,在中部高原的荒地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城市——巴西利亞,裡約首都的功能告終。但是,有很多裡約人因為不願放棄海濱城市的精彩生活,寧願丟掉政府內的高官不做,也選擇了留在裡約。

我來到裡約生活后,就非常理解當年寧願拋棄公務員職位的那些人的感受了。記得在巴西利亞時候,我的採訪地點除了部委就是議會,周末也不知該去哪裡休閑﹔而在裡約,有太多值得去的地方,有太多想了解的事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一下子精彩了起來。

巴西有過三個首都,這與巴西的歷史緊密相連。第一個首都是東北部城市薩爾瓦多,最早的殖民地身份,讓巴西成為宗主國葡萄牙積累財富的大本營,那時的巴西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從非洲販賣過來的大批黑奴都集中在東北部,薩爾瓦多自然就成了首都﹔第二個首都裡約熱內盧,是種植園經濟逐漸衰敗,貿易為經濟主打階段的產物﹔而當東南部經濟已經發展成熟,政府又將目光轉向未開發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建設了巴西利亞城。

光陰荏苒,巴西利亞已經建都50多年。巴西東北部成為“最巴西”的象征,那裡所有的音樂、文化,都是真正想了解巴西的人不能錯過的地方,也是現政府支持者最多的地區﹔東南部以聖保羅、裡約為中心的“發達”城市,承載著對外交流的重任﹔而中西部地區也因為巴西利亞的建設,拉動了周邊經濟,讓國家的發展更為均衡。

巴西利亞城的建設,讓一片荒蠻之地進入了文明社會。雖然巴西人不喜歡去首都生活,但是所有到過巴西的人都會告訴你,那裡絕對值得一看,雖然一天就已經足夠。(趙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袁璐、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