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新聞熱點
《瀟湘晨報》10月11日刊發一則報道:“百億村官”掌權33年后外逃,留拆遷爛攤子。這是一篇頗能反映當下中國農村政治經濟關系的很好的縱深報道。故事脈絡很簡單。廣州市天河區冼村以往有一個權力很大的村支部書記,以犧牲村集體利益為代價,巴結上了一位副市長,並受到副市長的庇護。結局自然是這位書記毀掉了村庄的和諧,引起了農民不滿,搞得自己逃之夭夭。這位書記確實能耐不小,有一陣子居然能把80多位村民整到拘留所裡,確實讓人觸目驚心。
新京報:基層民主為何沒能管住“百億村官”
對於這樣的問題,可以在“政經分開”的基礎上實行股權量化、固化,讓股份社自己掌管土地經營權,黨支部與村委會隻管公共事務,形成私權與公權的某種制衡。如果公權運行沒有任何民主要素,官員又掌握一個共同體的主要財產,官員的貪腐多數情況下沒有極限。【詳細】
經濟日報:莫讓農村集體資產成少數人的“家宴”
一些鄉村集體組織對集體土地隨意發包、收回,一些鄉村集體組織的經營性資產租賃給誰、以什麼價格租賃,作為村集體成員的農民很少有發言權、知情權。特別是隨著這些年各種征地圈地行為的擴張,少數鄉村集體領導更是把集體資產當做個人斂財的“家宴”。【詳細】
聚焦媒體評論
中國青年報:貪官為何退居二線8年后才被揪出
就反腐敗的質量和效率而言,及時鏟除腐敗分子,正風肅紀、精准打擊,才能使“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成為現實。因此,有必要反思:有的貪官為何退居二線8年后才被揪出?【詳細】
長江日報:為“退休被查” “境外追逃”點贊
趙少麟在位時腐敗程度如何,有待組織查處結論。但僅就其子趙晉的表現,也不難見識趙少麟權勢熏天的淫威。這位被輿論稱為“衙內”的開發商,據說在天津手眼通天,連城建規劃部門都奈何不了。【詳細】
京華時報:“房腐”高發提示反腐重點方向
在整個房地產產業鏈上,還有很多不透明的環節,而且都與權力有著糾纏不清的關系。“房腐”多發,除了証明房子的重要性,也提示了反腐的重點方向。【詳細】
新民晚報:像官場反腐一樣治理科研腐敗
有些亂象會因為司空見慣而被視作合理,典型例子是學者通過做課題賺錢。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都已將申報科研課題當作重要收入來源。人們默默接受了這種普遍存在的潛規則,忽略了慣常現象背后的科研經費腐敗問題。【詳細】
齊魯晚報:“批捕院士”,以反腐正學術之風
人們希望看到的是,反腐工作繼續以有力度、無死角的狀態開展下去,帶動學術風氣向好的方向持續轉變,為中國科學實力的提升創造良好的環境。【詳細】
人民時評:查“走讀干部”,更要改“客居心態”
中央此次出重拳嚴查,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誰抱“走讀”心態,誰就“下課”﹔誰的“心”不在基層,誰的“人”就出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