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檢察日報:遏制人體器官買賣 擴大捐獻來源是關鍵

張伯晉

2014年08月11日10:58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遏制人體器官買賣,擴大捐獻來源是關鍵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法院對一起非法買賣器官案的庭審,揭開了隱秘的販腎交易鏈條:從網上招募供體,圈養供體,取腎、異地空運、移植,短短5個月,該犯罪團伙圈養近40人,販賣腎臟23個,非法獲利154.8萬元。(8月10日《新京報》)

  據報道,這個橫跨江西、廣東的特大販腎團伙,多數成員曾是活腎供體或受體。他們處在利益鏈底端,利益鏈頂端是腎移植醫院和醫藥商,二者勾結攫取大部分利益。此案也許僅是地下非法買賣人體器官黑色利益鏈中的冰山一角,然而案情中透露的細節仍不免令人震驚、糾結。

  販腎團伙中不少成員都曾經買腎或賣腎,由“消費者”墮落為“生產者”的背后各有不同原因,或因負債累累不得已販腎還錢,或因身體患病不得已販腎續命,還有的因為對金錢的貪欲而無法自拔。無論多麼苦情的理由,非法組織買賣人體器官的行為觸犯刑律,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

  我們最關心的是人體器官買賣能否禁絕?跳出個案審視這一現象,不免對上述問題得出苦澀答案——很難禁絕。原因很簡單,器官捐獻來源短缺,器官需求遠遠大於供給,無論基於病患對生命的渴望還是醫療機構、人員對暴利的追逐,都在暗地催生器官買賣黑市。據報道,目前中國每年大概有30萬人等待器官移植,但成功移植器官約為1萬例,許多病人不得不轉向非法領域尋找器官。

  為了打擊人體器官買賣,規范器官移植,國務院出台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國家衛生計生委出台了《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建立起依托計算機系統分配器官的更為公平的器官捐獻系統。然而,器官來源緊張,使得任何高明的制度設計都陷入杯水車薪的尷尬境地,無法有效緩解巨大的器官移植剛需。

  筆者認為,遏制人體器官買賣,擴大器官捐獻來源是治本之策。讓合法、免費的器官捐獻供大於求,自然就會令非法、收費的器官買賣黑市瓦解。不妨借鑒無償獻血模式開展器官捐獻的宣傳、捐獻程序,通過全國統一的公益組織或機構,在街頭巷尾設置流動站開展接受死后器官捐獻的同意授權,為了節省成本大可讓獻血站(車)兼理此項業務。

  同時,建議立法明確規定鼓勵死后捐獻器官的獎勵條款。例如,簽訂死后捐獻器官協議后,本人及其近親屬患病可優先分配器官源;社會和用人單位對於簽訂捐獻協議者給予一定獎勵,等等。獻血光榮,死后捐獻器官同樣光榮,樹立這樣的理念才能從長遠保障器官捐獻常態化、規范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