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舵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一家運營商的地方分公司負責人表示,話費套餐月底清零就像肯德基套餐一樣都是國際慣例﹔另一家運營商老總則直截了當稱手機流量暫不能“包月不封頂”。而同為IT領域的阿裡和騰訊,則不惜投入十億元掀起一場打車市場的變革,短短兩個月,手機打車、支付的觀念深入人心。截然不同的變革態度,折射出電信運營商的創新步伐已經明顯滯后於IT市場發展速度,顯示出電信業加強競爭的迫切性。
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曾說,互聯網精神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追求極致,“把別人逼死,把自己逼瘋”。這樣一種追求極致的精神,深層次的動力來源於競爭,真刀真槍地競爭。最近騰訊入股京東,從社交老大一步跨入電商領域第一梯隊,立刻對電商領域的阿裡巴巴形成夾擊。正是這樣的競爭機制,讓一家家互聯網企業體量巨大,但依然充滿活力,在中國經濟中扮演一個又一個產業的創新顛覆者。
反觀中國的電信業,卻鮮有互聯網圈裡“大象跳舞”的活力,是體力不行,還是舞台不夠大?
電信市場運行天然地依賴物理網絡支撐,而我國電信業目前實行網運合一模式,電信運營商既是網絡擁有者,又是網絡運營者,這導致運營商可以輕鬆利用基礎網絡的壟斷地位來打壓網絡運營領域任何一個新進入的競爭對手,但這不代表運營商就可以對虛擬運營商的競爭嗤之以鼻,更不代表可以對消費者降低資費、簡化計費方式的呼聲置若罔聞。
誰都無法站在原地保持優勢。提倡充分競爭,不是讓已經形成的產業利潤多幾個分食者,而是讓企業在相互競爭的壓力下快跑,找到各自新的優勢和可能性,開拓未知的新空間,做大整個產業的邊界。無數優秀企業的成長史証明,隻有競爭,才能克服惰性,不停奔跑。要想真正開啟4G消費大門,我們隻能寄希望於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不斷培養出有活力的企業,而不要奢望壟斷企業自己會有足夠動力自降資費、創新爭優。 (作者系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