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日成
國務院日前決定合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成為甲午馬年伊始最大的民生新聞,對於全國7億農民更是一份驚喜,社會輿論對此給予極大的關注。
這項改革被簡稱為“城鄉養老並軌”,其意義不難解讀。多年來,我國一直沿用城鄉有別的戶籍制度,城鄉人口享受公共資源和社會保障等存在天然差別。數據顯示,目前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隻有3倍左右,但在養老保險方面城鄉差距卻十分驚人。截至去年底,全國“新農保”和“城居保”分別覆蓋約1.8億超過60歲的農民和3.2億城鎮老人。而2012年全國城鎮職工人均養老金水平達2.09萬元,“新農保”人均僅為859.15元,兩者相差24倍。
城鄉福利的極大差別普遍被認為是我國最現實和最明顯的社會不公。正因如此,近年有關城鄉養老“並軌”的改革呼聲不斷,國家也在逐漸採取措施改變這種狀況。從黨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目標,再到此次正式啟動城鄉養老制度“並軌”,標志著國家層面在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別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
城鄉養老“並軌”,實質上是國家啟動公共服務體制的並軌改革之一,也是縮小社會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按照改革安排,此次城鄉養老“並軌”在制度模式、籌資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與合並前保持基本一致。同時,中央財政按基礎養老金標准對中西部地區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這意味著城鄉養老“並軌”后待遇雖不會馬上大幅度提高,但廣大農民仍將從中直接受益。最明顯的一點是,農民多了與居民一樣的養老選擇,有利於幫助農民融入城市,帶動城鄉一體化。
“城鄉養老‘並軌’”從形成共識到推出具體行動,讓人看到了國家力圖沖破戶籍藩籬,破解社會不公平難題的決心與意志。可以預見,這一制度的落實不僅將有利於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社會不公,也必然有助於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至於地方政府的財政補助資金籌措、標准逐步提高等方面,人們有理由期待其做得更盡力、更到位,讓制度改革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並為養老制度更全面的改革奠定基礎。
誠然,仍需看到,目前我國至少有“新農保”、“城居保”、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和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等幾種養老制度並存。實施並軌的“新農保”和“城居保”其實是屬於“廣覆蓋、低待遇”的基礎養老保險,兩者“並軌”仍無法消除巨大的城鄉養老差距。相較而言,縮小城鄉居民、城鎮職工、行政事業單位等不同群體間基礎養老金的巨大差別,尤其是改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雙軌制”更受關注,需要正視與謀求更大的突破。
說到底,消除養老制度設置形成的社會不公,仍需有更大的改革膽識與更實質的措施。無論如何,隻有真正讓所有城鄉老年人基本生活無憂,才是一個國家養老制度的正常而美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