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去年一年,從中央到地方,各項禁令不斷出台,2013年也因此被稱為“禁令年”。一些分屬各系統不同級別的公務員,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為官不易”,在失去隱性收入后,一些人甚至考慮離職轉型。(1月9日《新京報》)
讀此消息,突發一番“大浪淘沙”的感嘆。這些年,公務員考試年年暴熱,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法制日報的報道曾披露,相當多的報考者直言不諱,進入行政機關,薪酬高且旱澇保收、社會福利亦非常人可比。而所謂預期機會中,除了那些明擺著的好處,說白了還有比如行政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衍生出的吃拿卡要等“潛利益”多多。現在禁令十面埋伏,“圍追堵截”,“預期機會”已如落花流水,當初沖其而來者,如今自然就會萌生去意。
吸引一些公務員的“預期機會”,恰恰是現行制度的弊端。而沖著異化的權力理念而來的人,在公務員職位上能是合格的公務員嗎?從這個角度看,在失去隱性收入后,一些人不想再干而要離職,實在是一件大好事。對公務員隊伍而言,讓那些不願“公務”而隻想以公謀私者出局走人,也是“純潔隊伍”、“清理門戶”,而對黨政機關,不但有助於裁減冗員,亦有利於重塑形象。
“禁令年”帶來大浪淘沙,又是正本清源:做官本就不容易。做官即為公仆,意味著有一萬個付出的根據,卻沒有一個“補償”的理由,就意味做官即不許發財,做官即不許官商勾肩搭背……總之,做官就必須接受“吃苦”。若是又不想辭去公職,又不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要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損公肥私,那就必須用黨紀國法嚴懲不貸。
厘清這個理念,極具現實意義。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