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霞
近兩個月,全國不少地方的黨組織學習了中辦轉發的一份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陝西省委關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情況的報告>的通知》,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380億打造“新阿房宮”引輿論質疑》一文上的重要批示精神。(1月5日人民網)
阿房宮是秦朝暴政的象征,並被視為反面例子載入史冊。而在當下,中央先后頒布“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力圖開出黨風政風新氣象。在這樣的背景下,西安計劃投資380億元再造一個“新阿房宮”,其負面效應除了輿論所指的“燒錢”以外,更惡劣的影響是歷史觀與政績觀的錯位。
遙想秦的滅亡,就是因為始皇不顧民生,橫征暴斂,大興土木建阿房宮。阿房宮,是暴政、罔顧民生的一面鏡子,一本反面教材,地方政府欲再造山寨版“阿房宮”,豈不是遺忘歷史的教訓、欲重蹈覆轍。從這個角度講,“阿房宮項目”所承載的意義和它所面臨的爭議,以及它所引起的高層關注度,遠非文物保護與商業開發之間的矛盾那樣簡單。
西安建設阿房宮遺址公園美其名曰“以商業開發反哺文物保護”,但仔細分析並非如此。從西安的規劃即可看出,“新阿房宮”所涵蓋的范圍很大,並非單純的遺址保護區,或者說阿房宮遺址只是個招牌,投資重點實際上是文化旅游產業基地。這說明地方政府並非僅僅是為了所謂保護文物,更多是看中背后巨大的商業價值,從而借機撈取政績和利益。
歷史遺跡,更多的是一種記憶,而非“再造”。歷史遺跡“再造”,與臨摹名畫一樣,花錢再多,那也是一幅不值錢的贗品。看新建的阿房宮,還不如看那被火燒過的阿房宮遺址更有意義。因為保護歷史文化遺址是為了留存文化記憶,但花380億元打造“新阿房宮”,就是用老百姓的血汗錢堆砌的假古董,除了商業地產的一地雞毛,看不出對文化傳承有什麼推動作用。所以,奢華極盡的阿房宮應隻活在文學作品裡,相信百姓對待阿房宮的心態也只是——“復建”不如懷念。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秦王朝滅亡原因的分析,如今依舊讓人警醒。新阿房宮開發借口保護開發文化遺址,實際上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為了一個秦朝暴政皇帝勞民傷財的奢華行宮,花巨資折騰,真的是浪費公帑。當前,中央多次提出,要過緊日子,讓群眾過好日子。換句話說,好“錢”要用到刀刃上。如果一味斥巨資去“思古之幽情、復古之瑰麗”,卻不千方百計改善民生、倡導節儉之風,那是十分危險的。
380億阿房宮一旦實施,“燒”掉的不僅僅是錢財,而且還有官員的政績觀,還有數以億計的民心。缺乏對歷史教材與警示意義的辯証認識,缺乏對文化保護與商業開發的正確協調,缺乏對民生問題與節約財政的恰當權衡,是這一事件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對此,我們要警鐘長鳴。
文/吳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