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陝西日報:讓“詩鐘”煥發青春活力

雷鐘哲

2013年12月16日16:28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讓“詩鐘”煥發青春活力

  在20分鐘內,用“曲江池”三字“打鐘”,這三個字還要出現在詩的首、尾,而且必須押韻、對仗,你能作出來嗎?日前,在西安城東咸東社區多功能廳內,幾十位社員即興創作,敲響了文採飛揚的“詩鐘”。

  巧了,作為這次活動的參與者,盡管我對“詩鐘”知之甚少,但親身經歷卻讓我深深感到,詩鐘不僅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形式,更是一種典雅高尚、有益無害、值得推廣的活動。

  說其典雅高尚,是說它雅不流俗、盡顯文採。它的出現雖然晚於詩歌,但卻像詩歌王冠上的寶石,閃爍著熠熠的光彩。據有關資料介紹,詩鐘大約出現在嘉慶、道光年間,限時吟詩、比試高下。它起於福建八閩,漸次推向全國。因為構思時“以寸香系縷上,綴一錢,下承盂,火焚縷斷,錢落盂響,雖佳卷亦不錄,故名曰詩鐘雲。”(清徐兆豐《風月談余錄》)不難想見,參與者面對隨機選定的“鐘題”——譬如意義絕不相同的兩個詞匯——在一個限定的時間之內妙想奇思釀出佳句,而且兼顧邏輯、意象、新意、工巧、轍韻、對仗等等要素,難度不在詞賦之下。就像以“尺”“蜂”為題:“燈下量衣催五夜,房中釀蜜正三春。”前句量衣非“尺”不可,后句釀蜜無“蜂”不成,這就是經典的詩鐘。你看,想要做好這種游戲,需要多麼深厚的功底,需要多麼機敏的才情。

  說其有益無害,是說較之其它活動比如麻將,好處非常明顯。當然,麻將也有啟智消遣的作用,但其現已經淪為賭博的工具。如果擠出時間,多搞一些類似詩鐘的活動,經常交流、相互切磋,為一個用詞面紅耳赤,為一個妙構擊節贊賞,提高漢語知識,增強文化修養,豈不是更加精彩?兩相對比,詩鐘這種游戲的確善莫大焉。

  說其值得推廣,是說除了上述好處,還在於現在實行文化強國戰略。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在《決定》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因此,組織群眾,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詩鐘作品,以此謳歌時代、鞭笞丑惡、激勵斗志、聚集能量,就是文化強國、文化強省的應有內涵。再者,詩鐘亦是國學精華,是應該光大的傳統文化,對精神文明建設大有裨益。“長安詩鐘社”詩鐘活動堅持9年,定期舉辦84次,不僅有西安市民參加,還有外縣群眾參與,就是有力的証明。

  歷史上,陝西曾是詩鐘活動的重地。被稱作“關中三李”的李二曲、李柏、李因篤,都堪稱詩鐘高手。陝西是詩經、唐詩的沃土,今天,時代呼喚詩鐘這個古老的形式,煥發出新的青春,走出文人墨客的圈子,芳香三秦大地,敲響時代強音,為改革巨輪駛入深水區,鼓勁加油,助力前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