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羽
27日上午,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該校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因招生問題被調查。近日有消息稱,蔡榮生持假護照從深圳闖關,欲赴加拿大被截獲,其已交代的招生等問題涉案金額巨大,前校長秘書胡娟被免職協助調查。(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11版)
因為事發突然、報道有限,事情的真相還在逐漸呈現。雖然,具體的涉案金額還需最終確認,但兩個明確的信號已經傳出:涉案金額巨大﹔招生腐敗存在。
這種招生腐敗顯然是讓人極度失望的:失望於腐敗無處不在,連曾經的象牙塔也不能幸免﹔失望於高校的腐敗如此嚴重,涉案金額巨大﹔失望於中國人民大學的工作人員也不能潔身自好,在關鍵的招生環節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
在震驚之后,人們必須對招生腐敗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要看到招生腐敗的特殊危害,要想到預防招生腐敗的有效方法。這些命題,比其他領域的腐敗治理來得更迫切。
這是因為,相對於其他領域的腐敗,招生腐敗無疑是對社會更深層的傷害:它不僅動搖了一般意義上的公平原則,而且還在動搖著社會基本的價值觀念。原本,人們相信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可以通過高考實現人生的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考就是他們最后的依靠,高考就是一種對公平的信仰。
如果連高考招生都可以滋生腐敗,滋生上億元的腐敗,知識改變命運在一些人身上就是一句空話,甚至是一種騙人的廢話。這些人注定將成為招生腐敗的犧牲品,而更悲哀的地方在於,他們連自己成為潛規則的炮灰也未必可知,他們以為自己的失敗只是個人的失敗,他們不會想到,連大學也存在招生腐敗。
這對於社會來說,是多麼惡劣而深遠的傷害——它所堅持的基本信念因為腐敗而變得不堪一擊,它所信奉的價值追求因為腐敗而變得迂腐可笑。
招生腐敗還容易產生連鎖的深層傷害。無論消息保守得多嚴密,人們總會知道招生腐敗的存在。這些人包括高校的人員,包括學生家長,包括學生。當他們知道如此嚴肅、重大的事情,都可以如此兒戲和隨意時,他們怎麼去面對所謂的公平,怎麼去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如果他們是高校人員,他們會把公平的理念理直氣壯地傳授給學生嗎?如果他們是家長,他們會信心滿滿地鼓勵孩子說,個人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嗎?而如果他們是學生,他們會認為這個社會是公平的,自己的奮斗充滿價值嗎?
現在,事件才剛剛露出冰山一角。中國人民大學的招生人員存在怎樣的腐敗,這樣的腐敗有多嚴重,其他高校是否存在招生腐敗,這樣的腐敗有多普遍?這些事關社會公平和價值信念的問題必須搞清楚。雖然,這樣的事實揭露會不可避免地讓人感到傷害,可是問題總要面對、總要解決,在談及預防之前,隻有把所有見不得人的問題都擺上台面,人們才可以保持最后的信心。至於,如何解決,答案早已存在,那就是把權力裝在籠子裡,讓權力的運行更加規范和透明。做到這一點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