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蘿崗區公布2012年“三公”賬單,8個部門的公務接待費均超百萬,引發政協委員和網民熱議。對此廣州蘿崗區相關部門解釋稱,公務接待費用較高是因為常有代表團和商務團來“走一走,看一看”,而規劃國土局更是以區區66個字解釋415萬元接待費去處。(11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查閱蘿崗區規劃與國土局三公經費發現,415萬多元的公務接待費佔到了三公經費總額的59.85%,比上年增加4.08萬元。相關部門本該就三公經費的增長給出更合理的針對性解釋,可是隻以區區66個字解釋415萬元接待費去處,而對於這些錢究竟去往何處,誰用了,用在誰身上,卻語焉不詳。
晒“三公”,晒的不只是數字,而是為了把政府財政支出置於監督之下,晒出問題、擠出泡沫。不得不說,如此不清不楚的解釋遮住了陽光,遠離了晒三公經費的初衷。讓晒“三公”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在於某些部門沒有勇氣真正將家底晒出來。另一方面,也在於部分政府機關對這種新型政務公開方式的認識還不到位。
各種有用沒用的迎來送往,不僅浪費了國家資源,更是讓諸多部門和工作人員頭痛的問題。而如果實現了對本部門全年迎來送往所針對的單位、具體經費予以公示,這將極大地減少不必要的“內耗”。
當然,在現實語境下,各部門難以具備這樣的勇氣,這就需要更高層次的黨政機關對晒三公經費作出更為具體的規范要求。惟其如此,才能實現外在約束和內在動力的有機統一,讓各部門敢於、願於將自己置於陽光之下。(文/舒銳 圖/劉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