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近日關於嚴禁用公款購買印制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讓“微腐敗”話題再度引起人們關注。有記者調查發現,在中部一個中等規模的縣,每年定制賀卡總額約30萬元,相當於花掉建一所希望小學的資金。
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30萬元,還只是一個縣印制賀卡的花費,再加上台歷和五花八門的內部刊等等,花費又得多少?而全國有2800多縣級、300多地級行政區,加之數量龐大的國企事業單位,每年用在這些花花綠綠小紙片上的花費,稍加統計,恐怕都是個驚人的天文數字。
正所謂小數怕長計,看似涓涓細流,千流相匯,便是滾滾長河大江。當然,若這些錢都花在正道,比如用於救濟貧困家庭,資助窮孩子上學,小錢也能辦大好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農村孩子就是靠著國家每月兩三塊錢的生活補助完成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學業。即便是近年先由民間發起、繼而獲國家扶助的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營養餐工程”,每天每個孩子也就三幾塊錢。
其實,早期的年歷、台歷、賀年卡等印刷品,原本只是生活實用品,即使在辦公場所,也隻作為備忘、記錄日期等用途,與腐敗是沾不上邊的。不知從何時起,許多機關單位競相自行印制年歷台歷等,而且愈來愈追求裝潢的檔次,燙金、凸印、立體化、外加音樂、發光功能等,形式無所不用其極,材料更要豪華、高檔,還要別出心裁,有的還印上單位領導頭像、語錄等,年歷已遠超其原有功能定位,而成為權力講排場、耍大牌的載體。這些印刷品,雖然印制量小,但其成本高昂,浪費不可忽視。有些權力機關則巧立名目,發文件讓下屬部門定購,而某些經辦人也樂得花大錢,以增加提成額,中飽私囊。此時的機關年歷,無論其形式還是內容,以及背后隱含的利益鏈,都已是“腐”味十足了。
然而,年歷、賀年卡等與公車、豪華辦公樓等相比,皆是不起眼的小物件,盡管時下輿論將之歸為“微腐敗”,恐怕在不少公職人員眼裡,根本都不當回事。但正是這種微腐敗背后蘊藏著大浪費,讓寶貴的財政資金從微細血管跑冒滴漏、源源流出。而更重要的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微腐敗”恰似溫水煮蛙,它滋生出一種鋪張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的官場風氣,令置身其中者在不知不覺中麻痺中毒而渾然不察。
中紀委的一紙禁令,可謂正當其時。但是,要想徹底根除這種現象,恐怕還有賴於強化公共財政資金的“微管理”,這就是將一切辦公經費預算細化到燈泡、辦公桌,並真正實現財務公開,納入公眾監督的“顯微鏡”下。否則,很有可能風聲緊時避一避,風一過,又卷土重來,一切照舊,這是以往屢見不鮮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