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布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他們100%確定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體SNP突變類型為O2*—M268。這種把嚴格的自然科學方法與那種注重文獻考察的傳統的實証歷史研究結合在一起的手段,目前來看極有前景。
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布的關於曹操家族DNA的研究讓人耳目一新,也廓清了曹氏家族以及夏侯氏家族的一些歷史謎案。根據研究結論,曹操並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后人,也並非從夏侯氏抱養,這兩大歷史傳言均有誤。
當然,有些人質疑動用如此多人力、物力去破解一個千年前的人物的DNA有何意義?早前圍繞曹操墓葬的發現,的確也曾上演過一系列鬧劇,自然讓人聯想到這是否也有商業炒作之嫌。
其實,假如報道的事實不虛,這無疑是國內學術研究的一項實實在在的成就,也是科學研究為社會公眾所做的一項貢獻。據課題組的負責人之一、復旦大學的李輝教授解釋說,之所以選擇曹操家族來做“親子鑒定”,一方面是因為曹操家系是帝王家系,家譜記載比較全,不像普通老百姓的家系那樣容易散佚﹔另一方面,由於對曹操這個人的評價一直存在歷史爭議,願意假冒其后代的人不多,可以保証曹操家族的可靠性。此外,曹操宗族墓的墓葬集中,保存條件非常好,材料也比較豐富。可見,選擇曹操作為研究的題材,和名人效應無關,而是這種研究工作本身的要求所致。據介紹,課題組還在著手研究孔子家族、隋唐盛世中的李氏家族等更多中國著名歷史家族。這次研究糾正了《三國志》曹操是曹參后人的說法。可以想見,科學家們還會在未來為人們帶來更多有趣的歷史命題,為我們破解傳統研究無法解答的歷史謎題。
研究結論固然是亮點,但更重要的是這項工作的研究方法。這種嚴格的自然科學的方法恰恰是我們處理和爭論很多問題時最為欠缺的。這項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將遺傳基因研究精確到家族、歷史人物的層面,通過現代人的基因准確反推歷史著名人物的基因。這種把嚴格的自然科學方法與那種注重文獻考察的傳統的實証歷史研究結合在一起的手段,目前來看極有前景。李輝透露,光是根據目前取得的一些成果,“中國的政治史恐怕要大大往前推。”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研究可以為人們呈現整個中華民族衍變融合的歷史。也許有一天我們聽到一門諸如“分子歷史學”之類新奇的學科。這也毫不奇怪。
當然,科學研究的成果常常既可靠,又有趣,卻也毋庸諱言,倘若人們要理解歷史變遷的內在邏輯,還不能期望運用科學方法的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多少,也許隻能求學於那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傳統式的學問了。科學固然讓我們知曉很多意料不到的東西,但似乎在人最想知道的那些問題上,可惜它卻所知甚少。不過,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慶幸,可以用科學回答的問題,科學回答得總是最好。
□李大超(北京 文化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