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西安晚報:“一票否決”如何成為貶義詞

王 聃

2013年11月05日08:58   來源:西安晚報

原標題:“一票否決”如何成為貶義詞

“煙酒銷售指標”、“精神病指標”、“結扎流產指標”……近日,媒體盤點了近年來各地頻現的“雷人指標”,這些指標本身設置就多不合理,還通過層層攤派,加在基層工作人員身上。另有一些指標,尤其是與官員相關的,本身設置並無問題。但完不成指標往往被“一票否決”,也引發人們討論。知情學者透露,“一票否決”的地方亂象,已引起高層關注。(11月4日《新京報》)

媒體早已披露,當下令人眼花繚亂的政府“一票否決”考核,主要呈現出兩個異化取向。一是“一票否決”考核方式的過於擴張。迄今為止,中央紅頭文件中明確規定的一票否決項,隻有計劃生育、社會綜合治安與信訪、安全生產等幾項,但在一些地方,甚至連打擊黑車、黑網吧都被套上“一票否決”的帽子﹔二是某些“一票否決”考核的提出只是為了表明決心和態度,因為沒有后續的考核方式與真正的組織部門介入,最終就隻能是不了了之。無真正問責之下,自然就無真實的治理。這方面最突出的,可算對環保治理的“一票否決制”。

毫無邊界抑或徒有形式的“一票否決制”從哪裡來?它們顯然都不是現代行政所需。從理論上來說,一個健康的行政體系,如果官員與行政人員都能依照法定程序辦事,多數情況下應該不存在太多治理難題,並不需要用“一票否決制”來強力助推。正因為如此,那些似乎毫無約束的“一票否決制”,對應的更是上級政府部門掌握了過多的評價權重。對官員與下級部門的考核,原本是行政考核與公眾評議的共同結果,但當下的民眾評議渠道顯然不足,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為了展現部門權威,各種“一票否決制”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下級部門身上,進而倒逼他們去弄虛作假。

由此不難得出,泛化的“一票否決制”,本質上還是過重的行政考核與官員對上負責制,對此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如圍觀者所見,官員不會對下負責本已是我們社會運行中的頑疾,“一票否決制”則隻會愈加助長“唯上病”,讓造假與不踏實工作的行為彌漫開來。所以,要醫治過多的“一票否決制”,就必須在行政考核與民眾評議中找到一種平衡。努力降低前者的比重與做實后者的點滴累加,當官員的去留與做得好不好不再是上級部門說了算,民眾也能成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參與者,“一票否決制”當會減少,因此形成的共同體也當土崩瓦解。

一再出現於新聞紙上的“一票否決”,理當引發更大力度的重視。一些省市對此已在悄悄地行動,大力壓縮“一票否決制”的使用范圍,這當然值得肯定,但仍然不屬於頂層的制度性糾偏。新聞中說,“如何科學設置和規范‘一票否決’?中央組織部等已著手調研。”這是更大的利好消息。希望在中組部的調研之后,對於“一票否決制”的使用范圍與罰則能有明晰規定,更希望,這也能成為一次拓寬民眾評議與監督權的契機。制度設計者對此不能隻有長期的說辭,而少有具體的落實與兌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