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半月談:轉基因食品的爭議與共識

2013年10月18日13:46   來源:央視網

原標題:轉基因食品的爭議與共識

  很少有一項技術像轉基因這樣,讓各方觀點如此對立:相互矛盾的實驗証據,極端憤怒的話語表達,莫衷一是的研究結論……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很多時候被情緒和利益左右。不管怎樣,一些基本的共識正在艱難達成,而這些共識能否把轉基因應用鎖定在安全和可控的范圍內,我們仍將拭目以待。

  轉基因食品已隨處可見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轉基因農作物的推廣,轉基因農產品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統計數據表明,28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作物。全球約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轉基因產品。

  截至目前,我國共批准發放7種轉基因植物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分別是耐貯藏番茄、抗虫棉花、改變花色矮牽牛、抗病辣椒(甜椒、線辣椒)、轉基因抗病番木瓜、轉基因抗虫水稻和轉植酸酶玉米。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先后批准了轉基因棉花、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4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証書。除批准了轉基因棉花的種植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用途僅限於加工原料。

  表面上看,這些加工原料似乎離餐桌還有一定的距離,然而,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告訴記者,國內超過一半的油脂消費都是大豆油,90%的大豆油是轉基因的。轉基因番木瓜“華農1號”研究團隊成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李華平告訴記者,“華農1號”每年種植面積估計約3.5萬畝,佔廣東番木瓜市場銷售約40%。

  轉基因技術就是這樣走上餐桌的。你見或者不見,它就在那裡。

  “在目前的情況下,轉基因食品其實已經很普遍了。不管你是有意無意,知情還是不知情,實際上我們都已經在食用轉基因食品。”教育部食品營養與安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天津科技大學教授王俊平說。

  爭議沸沸揚揚

  巨大的爭議隨之而來。

  自1996年實現商業化種植以來,轉基因可能是農業史上最有爭議的技術。支持者認為轉基因技術能緩解資源約束、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產品品質﹔反對者則從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知識產權安全等方面提出質疑。

  首先,轉基因食物是否安全?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研究所朱禎研究員認為,吃含有轉基因的食品將會改變人類遺傳特性的擔心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從長遠來講,轉基因食品跟常規育種得到的食品一樣,並沒有產生有別於其他食品新的不可預期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關於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文件中則謹慎地說:“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風險評估,並且可能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險。”

  王俊平指出,安全評價體系不完善是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存在擔憂的根本原因。

  “現階段沒有問題,不意味著以后就沒有問題,研究是在不斷深入的。比如蘇丹紅,原來是可以用的,后來研究出有可能致癌就不能用了。並且現在轉基因技術也是五花八門,基因也是各種各樣,潛在的風險難以預料。”王俊平說。

  其次,轉基因技術是否威脅生態安全?在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等生物學家看來,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拓寬了可利用基因的來源,實現了育種工作的可預期性,精准、可控、高效,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和時間,是生物育種的技術革命。

  “但是,現在還沒有人敢說轉基因技術對生態沒有影響。”農業政策專家、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程同順說。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專家王芳指出,抗虫作物可能會使食物鏈中斷,而昆虫在進化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對毒性蛋白的抵抗能力,出現所謂“超級害虫”。“美國環境保護局規定,在種植抗虫害轉基因作物的田地周圍,必須保留一塊專門種植普通作物,讓害虫有個避難所。”

  第三,知識產權的安全性如何保障?程同順認為,轉基因食品涉及種子轉基因專利權,而我國還缺乏相應的知識產權,大批量商業化種植存在風險,因為一旦用轉基因種子后,想恢復到過去傳統的種植都很難,短時間內不可能培育那麼多種子。

  難得的共識

  巨大的爭議使共識顯得難能可貴。盡管還存在不少反對的聲音,但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認同和接受下面幾個觀點。

  首先是研究的必要性。轉基因技術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正如前文所述,我國在種子轉基因專利權方面缺少知識產權,這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遺傳工程研究所所長季靜表示,轉基因技術非常重要,我國不去研究的話就有可能被未來農業淘汰。一定要支持轉基因技術研究,但也要注意研究風險,讓有資質的實驗室去做。

  一向反對轉基因食品“侵佔”餐桌的程同順也指出,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有可能在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突破,應該加強科學研究。

  其次是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嚴格安全檢測的重要性。盡管目前對於轉基因技術的檢測並不完善,但由於轉基因技術帶來的基因重組可能使下一代出現完全不同的變化,因而以不斷研究為基礎強化安檢十分重要。

  王俊平說,轉基因食品的推廣和食用與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安全監測上來不得半點馬虎。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有專門機構負責轉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評價,在美國主要是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負責,歐盟是歐盟食品安全局負責,中國是農業部負責。

  各國安全評價的程序和方法雖然有所不同,但總的評價原則都是按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准制定的,包括科學原則、比較分析原則、個案分析原則等。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種食品的安全評價都要嚴格。

  第三是規范轉基因標志保証群眾對轉基因食品消費的知情權。“跳出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人們有權知道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到底是什麼,應該充分維護人們對食物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程同順說。

  “任何商品都必須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商品真實的信息必須提供給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顧問、律師邱寶昌表示,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同時這種規定也是經營者必須履行的義務。

  “在相關爭論仍在繼續的情況下,我國應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標志管理。”王俊平說。

  目前,我國已實行轉基因標志制度,列入轉基因標志目錄並在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食品均需標志。但記者採訪發現,市場上轉基因食品的標志十分混亂,部分市售轉基因食品沒有明確標志,有的商家怕消費者知道后不買而故意不標,也有的不知道這些食品需要標志。

  另外,不管是否支持轉基因技術,爭論雙方都認為應該加強科普。專家們表示,隻有在更多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民眾對轉基因技術才能有較為清晰的判斷。(記者 翟永冠 李鯤)

  擴展閱讀

  專家:轉基因大豆沒安全問題

  今年10月16日是第33個世界糧食日,我們來關注近來飽受爭議的一項農業新技術:轉基因。在相關的科研人員看來,它可以改善農產品質量、提高產量,也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而在一部分心存疑慮的公眾和反對者眼中,轉基因技術卻是風險難斷,安全有待檢驗。

  那麼轉基因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轉基因在有的人眼中是天使,在有的人眼中卻變成了惡魔?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在有的人眼中它是天使﹔在有的人嘴上它是惡魔。轉基因到底是什麼?轉基因究竟安全嗎?公眾為何有那麼多不必要的擔心?又怎樣讓人們對轉基因放心?

  吃還是不吃?面對轉基因有關的爭論從來沒有消停過,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也有。

  我國轉基因作物有哪些?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員謝家晉介紹,我國已批准安全証書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隻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業化種植,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我國的安全証書。

  今年6月,農業部批准進口三種美國轉基因大豆。我國從1997年開始進口轉基因大豆,目前已批准了8個品種的轉基因大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

  彭於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在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嚴格來講,精煉提純以后的大豆油裡頭是不會含有轉基因的成分的,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轉基因的產物所表達的是蛋白,這個蛋白在大豆精煉的各個過程中間,是應該說已經剔除了。

  錦繡大地糧油批發市場信息部主任:轉基因大豆油佔整個大豆油的比例能夠九成以上,非轉基因的大豆油它的銷量很小,價格上相對來說比較貴,所以就造成市場佔比很小。

  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倍受關注,截至2012年底,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在內的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批准轉基因作物進口用於食品,飼料或種植,數十億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尚未發現任何有科學根據的安全問題。

  鄭風田(特約評論員):轉基因的兩類極端觀點都是不理性的

  實際上轉基因有兩類極端的觀點都是不合適的,一個就是轉基因妖魔化,認為轉基因致癌,轉基因是美國人的一種陰謀論等等﹔另外一撥就是認為世界人民都在吃轉基因,轉基因沒有任何問題,所有東西都要搞轉基因,這兩類極端觀點的人容易讓大家聽到這種聲音,我覺得是不理性的,實際上轉基因,比如人不直接吃的,這個推廣的比較多,人天天吃的轉基因,全世界基本上還沒有進行大力的推廣,還處在實驗室階段。

  劉戈(評論員):轉基因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其實跟轉基因現在離我們越來越近有關系,大家對那些不太熟悉的事物總會有很多的擔心。美國現在有關轉基因安全的問題可能相對而言,就是說它對人身體健康影響的問題,現在討論的人比較少了。

  在17年前,在人類的第一個商業用途的轉基因品種,大豆被推廣使用,當時美國、歐洲反對的聲音非常大,討論也非常多。開始的時候更多的是它的安全性,是不是對於我們人的未來,對於我們身體的健康會有影響,另外,對於環境的是不是有破壞,這些都會有討論。

  現在由於我們開始食用大量的轉基因的油,還有我國批准了一些新的轉基因的這樣一些安全認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大家的擔心會增多,一個和我們離得很遠的事情一旦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要發生非常緊密關聯的時候,所有人就要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也很自然。

  羅雲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轉基因使育成新品種的精確性和安全性更高

  轉基因食品就是說用轉基因技術改造過的植物,或者是動物所做成的食品,為什麼有這麼一個轉字?就是說它可以把我們所需要的基因,非常有目的的把它拿出來放到需要改造的植物也好,動物也好裡頭去,使得育成新品種的迅速和精確性更高,安全性也更高,而轉基因實際上就是把這個過程弄的更精確,真正從事生物科技的,懂得生物科學的,尤其是懂得分子生物學的,育種科學的科學家是不會對轉基因提出什麼質疑的,或者說它的安全性有什麼危害。

  社會上有很多說法,比如說要斷子絕孫,吃了之后要得癌症,還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那麼這些謠言是怎麼來的,情況非常復雜。一個新技術出現以后,它總會是觸及到另外一些人的利益,轉基因的東西不需要農藥,而且還長得很好,它的成本很低,品質也很高。從商業利益考慮,有一批人要給轉基因制造一個恐怖的形象,讓大家去抵制它、排斥它。

  劉戈:對於轉基因食品公眾有選擇權

  我覺得還是可以放心的吃大豆油,我們家裡頭也會吃,因為這已經經過了十幾年時間的驗証。從現在來說,我們拿不出來任何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的例証。當然另外一些人,他們有權利進行自己的選擇,我覺得沒有問題,因為在我們國家也有硬性的標准的規定,也就是說,轉基因大豆來榨的油必須進行標注,所以大家是有選擇權的。

  現在會有一些聲音,有很多謠言,那麼在影響著大家的選擇,包括轉基因食品會引發癌症,包括轉基因食品會引發不育症等等根本沒有經過科學驗証的一些謠言,在一定的傳播過程當中變得非常廣泛,而且還把一些陰謀論的觀點加進來。

  比如說這是一些西方的種子公司控制我們資源的手段,甚至成為其他國家控制我們國家戰略資源的手段,那麼這樣一些錯綜復雜的聲音加起來以后,對於公眾來說,我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因為食品安全的問題本來我們現在就很嚴重,所以那我就信了,因為我可以有選擇權,那在這種情況下,這一種反轉基因的聲音,我覺得它們產生的作用和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對於很多反轉基因人士來說,他覺得不光是我們的食品,比如說豬,豬現在它吃要大量的豆粕,還有玉米酒糟,那麼這些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它都是轉基因的,那麼豬吃了以后,對我們人體健康會不會有影響,現在也成為一個探討的話題。(央視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