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亮
休假,本該大快人心,休長假,更應是賞心樂事,不料如今反成煩心事。對黃金周,人們總是愛恨交織,五味雜陳。出門就是個“堵”,堵車堵心,怨聲載道,苦不堪言﹔不出門,窩在家,又感覺對不起這格外稀缺的七天大長假或三天小長假。
除了這種兩難抉擇,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最讓人不爽的,還在於不人性的東拼西湊,拆東牆補西牆的“挪假調休大法”。
這聽起來有點武俠中“乾坤大挪移”的意思,在武林中這是令人神往的蓋世神功,但在休假上,卻是很惹人生厭的顯得很“雞賊”的做法。朝三暮四,還是暮四朝三,只是總量不變的文字游戲,於休假福利而言,並無助益。反打亂了日常作息規律,讓你感覺按這種調整休完假,沒放鬆身心,還更累了。
為了完整休上拼湊出的三天假,要多上兩天,或連續上六七天甚至七八天,都是常事。有人統計,2013在看似“長達”29天的假期中,“貨真價實”的假日隻有11天,剩下的18天是通過挪借前后9個雙休而來。反比2012年少休5個正常的雙休日。
加之今年國慶黃金周,各地擁堵和旅游亂象更甚,所以全國假日辦日前發起一項針對挪假調休的調查,發現不少民眾不滿現行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現在調查已正式結束,負責分析的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表示,針對民眾反映的長假不調休的問題是可能實現的,但調整黃金周可能性不大。
當時調查一出,民意一片沸騰,熱議者有之,觀望者有之,參與者更多。大家本來對這次調查抱有極大希望,可現在看來,調查也隻具象征意義。似乎輿論對休假的抱怨,只是調休挪假,而非假期本身。呼聲最高的,民意焦點問題,其實是能否多放幾天假,能否恢復五一黃金周,甚至多創出幾個黃金周。
現在調查結束,就一個“不調休”的問題是“可能實現的”,而調整黃金周則可能性不大。意思就是,最多保証明年不再挪你的雙休日,如果周四撞到端午或中秋,你就隻有周四休一天,周五上一天,周末照休。而以前,則可能周四到周六連休三天,周日到下周五連上六天。
隻在工作日中插一天假日,和調休挪出三天“假日”,對民眾而言,休息天數並未增加。可以預計的是,明年若真施行,“打亂上班節奏”,“假沒休不過癮”的怨聲也不會少。這簡直是一定的。
這次假日辦調查的尷尬在於,給了民眾一個虛假的期望。信息不對稱,讓民眾錯以為調查后,多少會有些作為,而現實卻是網絡民調“不是假日改革的法定程序”,是否恢復或增多黃金周,不能以此為准。那調查意義何在呢?希望民意能在明年兩會得到重視。
假日改革的爭議焦點從不是“調休挪假”,而是假日總量和休假質量,以及民眾休假自主性問題。如果不能保証一定的假日總量,不能讓民眾享受到自主休假的權利,如果假日安排隻著眼經濟拉動效應,且一直是這麼強制性集中休假,那麼黃金周亂象就難消弭,假日改革或也就永難順民心得民意。
(相關報道見昨日本報A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