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海南日報:假日如何不尷尬

李明

2013年10月14日17:12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假日如何不尷尬

今年“十一”長假各景點紛紛告急:故宮2日全天游客達17.5萬人次,如廁最多需40分鐘﹔九寨溝上下山通道癱瘓,數千滯留游客上不去、下不來﹔河南雲台山、湖南張家界、山東嶗山、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等地都出現游客“井噴”、景區飽和等問題。類似問題年復一年地出現,有人建議實行總量控制、適時限流、加強管理、提前預售等措施。事實上,故宮2011年曾嘗試每天到8萬人次停止售票來限流,但對跋涉千裡而來的游客來說,硬性停售易激化現場矛盾﹔網上、電話提前預訂等措施,雖有一定效果,但與國情脫節,對部分民眾也不公平。

經濟學上講到經濟政策效果時,常舉一個例子:一支沙皇軍隊1906年通過彼得堡的愛紀華特大橋,軍容嚴整、步伐一致,然而瞬間大橋斷裂、人馬墜河的慘劇發生,其罪魁禍首就是共振。后來軍隊行軍過橋時,長官會命令士兵自主決定的“便步走”。這常用來說明多項政策疊加會產生放大振幅作用,當然這種效果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

如果公眾休假集中到每年大、小長假,公路、鐵路、民航、景區、旅館、飯店、商業等設施要滿足需求,就得按最大客流量設置。但這樣做既不可能、也沒必要,因為這會導致絕大多數時間的資源閑置、浪費。

休假拼湊調整頻繁也是個問題,尤以今年中秋、國慶為最,被稱為“史上最凌亂假期”:從9月16日起,人們先工作3天、放假3天﹔接著工作6天、公休1天﹔然后工作2天、放假7天﹔最后工作5天、公休1天。同時,政策難落實,不同人群中,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情況較好,體制外職工最差,有的連每周2天,甚至1天的公休都難保証。

在完善、落實休假政策上,很多國外經驗可供借鑒。歐盟每周工作時間已降到40小時以下,並要求成員國保証職工每年最少4周的帶薪休假,法國、芬蘭甚至多達6周。德國法律還規定,人們可分拆休假日期,但至少有一次達到12天,未休假的不予補償。澳大利亞除公共假日外,每年至少有20天帶薪休假,休假中還有17.5%工資的獎勵。

看來,隻有將政府主要精力放到全面完善、落實休假制度上,使職工有獨立支配的帶薪年休假,休假相對分散,才能減少集中消費時的資源緊張、供給失衡、監管不力的局面。 (李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