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以民為“寶”方有“聚寶盆”

網民:成哲

2013年09月11日10: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土地是聚寶盆,春天種下幾粒種子,秋天能收到幾十倍的回報。每年多造一點地,老百姓脫貧就多一分空間。”這是最美基層干部吳金印常說的。吳金印之所以把“土地”說成“聚寶盆”,是在他內心把老百姓當成了“寶”,正因為把老百姓當成了“寶”,才有了吳金印“生命不息,造地不止”,把這“聚寶盆”造大的信念,才有了窮山溝變成富土地,才有了唐庄的美麗鄉鎮。

隻有把群眾當“寶”,才能深思“民情”。“寶,珍也”,正因為它的“珍貴”,才使許多人不斷去揣摩它,描述它,不敢掉以輕心,生怕識了假。“民情”也是如此,隻有不斷去調研、去實踐,通過不斷的思考,去解析民情,民情才能真正的呈現,這一前提就是要把群眾視為“寶”。把百姓視為“寶”,才有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愁思,才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才能形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磅礡力量。

隻有把群眾當“寶”,才能洞察“民意”。自古以來,我國歷代先賢都非常重視民意。《尚書》有雲“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庄子有言,“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但在現實中,民意並不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特別是進入網絡時代以來,幾乎可以聽到各種“民意”聲音的表達,但誰代表了真正的民意呢?隻有把群眾當做“寶”,才能有識民意之智,才能有識民意之毅,才能有識民意之志,才能最終把民意刨出來。

隻有把群眾當“寶”,才能凝聚“民心”。“種豆,其苗必豆﹔種瓜,其苗必瓜”,為民心,方可得民心。民心何來?在於對群眾的態度,在於群眾在黨員干部心中的地位。倘若把群眾的事兒,當做自己的事兒,把群眾的需當做自己的需,讓群眾成為手心裡的“寶”,那麼群眾就會把我們當做自家人,就能與群眾融心,無論何時,我們都能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無論何時,群眾的心也就會堅定不移地支持我們和群眾共同的事業。

以群眾為“寶”,把民情、民意、民心遞接連在一起,進一步涌現出一批批“吳金印”式的好干部,定能鑄造一個千秋萬代的“聚寶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