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亮
萬事萬物,此消彼長。一件事,不管初衷再好,隻要一些被詬病N年的核心症結,久拖不決,最后也會走樣變形,甚至走向初衷反面。昨兒退票費新聞,或可算一例。記者獲悉,下月起,鐵路部門將調整火車票退票和改簽辦法,實現全國通退通簽,同時實行梯次退票方案。
進步永遠都不嫌快。既然是全國聯網,不存在技術問題,進步還可以更快更徹底一些,步子更大一些。從電話到網絡售票,從跨鐵路局不售到網絡統售異地票,以及購票退票改簽等流程優化、服務升級,輿論不知聲嘶力竭喊了多久,才姍姍來遲。現在終也盼來通退通簽。可惜,這點驚喜火苗還沒等燃亮燒旺,退票費漸次提價的冷水,就兜頭潑來:開車前不足24、24—48以及48小時以上,收費分別是票價的20%、10%和5%。
據說是為“充分利用運力,引導旅客增強計劃性”。可惜,這個說服力並沒想象中那麼強。人是經濟理性人,若不是買票難,也不會全面撒網,訂取多張﹔而若確有不便,更不會為這種梯度提價,就專門掐著時間排隊退票。所以,提價看似引導,其實除多收了點錢,調節運力的實效甚微。
就如當初收退票費是為防黃牛一樣,收這麼多年,黃牛不但沒絕跡,反進化成春運等特殊時期活躍在一線,服務最人性化,最有“職業道德”,口碑甚至也沒傳說那麼差(賣假票的不算真黃牛)的“旅客信得過”群體。多少買不到票的旅人,靠黃牛圓了回家夢?實名制都沒能消滅黃牛,去年不就很多黃牛推出包送上車的一站式服務嗎?倒賣幾十幾百張票或假票,沒背景的小黃牛,每年倒打掉不少,而所謂“最大黃牛”都在鐵路內部,真只是謠傳嗎?
1997年至今收了多少退票費?又有多少用於改善運力和提升服務上?似沒人知道。而在取消退票費輿論壓力下,前年鐵道部剛將其降到5%,才隔一年,馬上又用“梯度引導”將其漲回20%。而如果運力沒有本質提升,可想而知,買票難、搶票潮也都不會消失﹔退票人多也是按自己行程安排時間。那麼除了退票費漲了之外,看不到多少引導帶來的積極作用,隻會徒留一個創收斂財的疑問待解。這點政策善意還不夠那點聯想猜忌消解呢。通退通簽,梯次提價,進一退三,何苦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