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市工商業聯合會聯合印發了《關於2013年本市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的通知》。
上海此次對本市企業工資增長提出了指導線,應該說對職工是利好,對市場也是利好,這也是改革的紅利,通過改革,讓員工受益,讓社會享受紅利。
2013年上海市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為平均線12%,即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可參照平均線確定工資增長水平。當然更是細化了指導標准,對於對那些效益好的企業工資增長既有上線,而且對那些工資增長困難的也有下線,對生產經營困難、虧損的企業,也採取了人性化標准,可以低於下線。
可是,這樣的指導線,似乎是永遠無極線,對於職工增長是畫餅充飢,而非是立竿見影,或者說是雷厲風行。
企業是經濟實體,也是效益的主體,企業增長工資不可能空穴來風,企業增長工資要靠效益來支撐,如果沒有效益,即便是指導線再好,工資增長依然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根本沒有什麼紅利。
工資增長機制的建立,更應該與企業的效益增長結合起來,是通過政府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措施,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提供發展的平台,讓企業真正產生效益,實現利益的增長,效益的提升,這樣,工資指導線才是指導線。否則工資指導線,不可能有什麼作用。
為此,筆者覺得,工資指導線,在提出企業增長工資的一定標准的同時,更應該指導的是企業的效益,企業的發展,對企業的文化理論,企業誠信經營方面,都出更多的要求。一個守信的企業,即便是企業困難,對企業員工會更好,因為其的發展離不開員工。一個不守信的企業,即便是企業效益好,可是對員工並不好,因為其沒有把員工當回事,這樣的企業指導就會是無厘頭。
工資指導線,指導的是企業,而非是工資增長的數額,如果違背了市場規律,不從企業的規范抓起,工資指導線就是畫餅充飢。那麼指導企業工資增長,別讓工資指導線畫餅充飢,而應該救急,更應該雪中送炭,這樣工資指導線才是生命線,保障線,也是紅利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