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國家審計署網站28日挂出的一條短消息,瞬間傳遍市場,釋放出強烈的信號———地方政府債務“黑洞”已經引發中央高度警覺。專家認為,地方政府的違規融資行為將是此次審計的重點,同時鄉村一級政府債務情況也有望納入審計。(《經濟參考報》)
審計署短短幾十字的公告似乎比長篇大論的公告更有關注度,一句話就說明了審計署最近的重點工作,而且也是非常重要,是重點的工作,因此,地方更有“狼來了的感覺”。
有時候,我們天天喊狼來了,但狼真正來了時,似乎並沒有重視。這次不知是不是狼真正來了,但是此次中央的警覺依然很高,力度也是非常大,關於地方政府性債務可以說真正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也要給地方政府一個清白,更是給民眾一個交待,同樣也是給中央一個清醒。
因此,對於此次審計署審計地方債務,可以說社會的期望值很高,關注度也熱。可是,如果把此次審計署對地方債務的審計看作是找麻煩,或者是尋不足,就失去了審計署審計地方債務的意義,也就沒有審計的良好初衷。
當然,此間,大家都對地方債務的惡性膨脹表示了擔憂,這是為經濟發展的考慮,也是替地方政府良性發展和循環著想。
可不,目前地方性債務增長過快,2012年廣義政府債務已超過G D P的45%。而據渣打銀行日前發布的《亞洲債務大起底》報告估算,截至2012年末中國政府債務佔GDP的78%。
不管這是估算也好,比較權威也罷,其實,都是由於地方債務的底子不清,賬目不明,猜測頗多造成的。
而此次審計署是此前審計的基礎上,更好的掌握情況,因此此次政府性債務審計是全國范圍的一次摸底,要比2010年的地方政府債務審計更徹底、更全面,主要是看2010年以來地方政府又新增了多少債務。而且此次審計署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摸底調查,新增了對鄉村一級債務的審計,可以看出其審計更會有科學性,更會有針對性。
但審計地方債務,就是激發出地方政府的主觀能動性,地方經濟的活力,把地方政府性債務調整到可控范圍內,擠破泡沫,打破壁壘。
一方面,現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較為集中,因此風險就會高,風險越高,就會危機四伏,不利於經濟發展,更會讓鄂爾多斯再演。而通過審計地方性債務,就能全面了解風險到底有多高,能不能轉化為危機,會不會失控,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統計渠道。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著違規操作地方性債務的問題,諸如違規擔保、違規借款、債務資金的違規使用等。通過這個過程了解地方政府的債務究竟有多少,就可以為預警提供寶貴的信息。
那麼說,審計署審計地方政府性債務,初發點是想激活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活力,激發地方經濟的活力,發揮積極作用,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減少阻力,擠破地方經濟的泡沫。而不是審計將對市場產生“地震式”的影響,更不會是讓地方無法活,或者無法實現自己的主動性。況且審計署進行地方性債務的審計就是疏導地方政府性債務,化解矛盾和風險,彌補債務問責機制的漏洞,如此而言,審計署審計地方政府性債務是經濟發展的狼來了,是經濟活力的狼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