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工作的核心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說得再清楚明白不過了,一是培養大批好干部,二是把好干部選用起來。作為組織部門,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就是要像總書記說的那樣,在做好干部培養的基礎上,下大力氣抓好選拔工作,讓好干部出得來。
什麼樣的干部算好干部,關鍵看用人導向。當下,一些地方的用人導向確實讓人“不敢恭維”,有的追求干部“低齡化”,認為歲數小的就是好干部﹔也有的追求學歷“高端化”,認為學歷高的就是好干部﹔還有的追求結構“合理化”,認為能夠改善結構的就是好干部,等等。正是這些錯誤的導向問題,讓一些不是很優秀的干部得到了重用,一些優秀的干部卻出不來,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年輕干部、女干部“逢提必疑”也有這方面原因。要讓好干部出得來,首先就得樹立正確導向,重德才、重實績、重公認、重基層,讓大家對好干部的評價標准大體一致。
讓好干部出得來,核心在選人用人機制。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是端正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的根本保証。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選人用人機制又向科學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但不可否認,我們的選人用人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地方說是用制度選人,但主要還是“領導說了算”﹔有的地方加大了競爭選拔力度,但一般還是簡單的“以票取人”,等等。這些制度方面的“漏洞”,讓一些好干部出不來,得不到重用。對此,我們組織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總結,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努力形成一套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
好干部選出來后,還得放在最佳位置上。清代詩人顧嗣協說:“駿馬能歷險,犁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好干部也一樣,他們並不一定都是“全才”,經濟工作抓得“有板有眼”,黨建工作很可能“無法入手”﹔文字工作可能“動筆如有神”,群眾工作很可能“處處碰壁”……所以,好干部選出來后,還得給他們找一個好崗位。要根據每個好干部的專業特長、工作經歷、興趣愛好等情況,堅持因事用人、因崗擇人、因能授職,做到人崗相適,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讓好干部在最佳位置上發揮最大作用。
相信隻要這樣,我們的組織部門就認得出好干部、選得出好干部、用得好好干部,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智力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