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一輛輛摩托車在廈門各大加油站“碰壁”—— 因為無牌無証,被拒絕加油。據悉,這是廈門首次在全市所有的國字頭、民營加油站執行嚴厲新規,新規由廈門市安委會辦公室轉發《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加油站安全監管的緊急通知》,6月9日印發並開始執行。(據6月14日東南網)
無牌無証的摩托車在加油站不能加油了,這是廈門市在公交車縱火案后採取的緊急舉措。但是筆者不禁要問,不給無牌無証的車加油,不得灌裝購買汽油就能堵住縱火案的漏洞嗎?
其實,報道中那位“淡定”的盧先生的方法恰恰說明了,不給無牌無証車加油,對於加強安全監管也是徒勞。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策出台后,很快民眾就會找到相應的對策。說實在話,廈門市安委會管得了加油站,但他們管不了千千萬萬的“移動加油站”-私家汽車!
而且,即使管住汽油,他們也能管住其它的危險易燃品嗎?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易燃品,也具有如同汽油一樣的危害。就拿人們經常使用的摩絲,也可以燃燒爆炸。並且,即使管住易燃物品,難道還能管住其它的報復社會的方式嗎?畢竟現實中也出現過像南平校園慘案那樣的報復社會的事件。
廈門加強對汽油的管理,這是在回避矛盾。廈門發生公交車縱火案的根源並不是陳水總能不能隨隨便便買到汽油,而是他的生活不如意,他沒有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生活上的改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則緊急通知表面上是加強對加油站的監管,實際上針對的都是無牌無証的人。而這些人都是沒有牌照汽車,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群眾。這樣一來,似乎這更加劇了底層群眾與政府部門的矛盾。
縱觀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特別是像瑞士、盧森堡等這樣福利待遇好的一些國家,很少聽到他們有人因為生活不滿而報復社會。要想永遠消除有人報復社會的現象,就必須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全社會的民眾生活的更有尊嚴,讓他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這方是化解社會矛盾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