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述廉評議工作動員大會上,長沙市市長張劍飛說:“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不拿長沙的資源送人情,不允許親朋戚友用我市長的權利謀私利、攬工程……”開展黨政正職述廉評議是湖南省委對加強黨政“一把手”監督的一大創舉。此次,張劍飛被列為2013年度公開述廉評議的15個市州和省直廳局級黨政“一把手”之一。(據6月14日《湖南日報》)
清正廉潔,是為官從政的基本操守,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針對當下干部監督存在的透明度不高、參與面不廣、約束力不強等問題,尤其是對“一把手”權力運行監督乏力的狀況,各級組織在攻克監督難題上著實下了功夫,推出了不少創新舉措。公開述廉評議,使得對領導干部的廉政監督從“內部循環”到內外結合、從隱蔽到透明,不失為破解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監督難問題的一把“利器”,值得稱道。
領導干部面臨的誘惑太多,拒腐蝕、保清廉,知之已屬不易,行之實則夠難。誠如人們所顧慮的,對領導干部述廉評議,不能起於“述”止於“評”,更要通過“述廉”在官場“樹廉”,進而達到為社會“塑廉”之目的。
“述廉”,在於正行。公開“述廉”,就是要讓權力晒在陽光下,讓領導的行為亮給公眾。對領導干部來說,它就像一面鏡子,把自己“擺”進去,緊扣用人、用錢、用物等敏感問題進行對照,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矯正自己的行為。如果領導干部不廉潔、不自律,哪裡有底氣在幾百人的面前報告自己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否則,即使說了也沒人相信。對社會公眾來說,它更像一條鞭子,以評議、提問、投票等方式,不斷地敲打和提醒領導干部,敦促他們手中的權力始終沿著正確軌道運行。
“樹廉”,在於正形。公開“述廉”的過程,於領導干部應是一次廉政考察,於參與者則是一次黨性黨風教育。在廉政建設上,領導干部肩負“一崗雙責”,既要獨善其身、潔身自好,又要通過其清正廉潔的形象影響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風氣。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古往今來,為官者社會示范作用是非凡的,理應成為推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正能量。領導干部要光明磊落,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真正贏得社會的推崇和干部群眾的追隨。
“塑廉”,在於正心。人之高下皆歸於心,心正了,人就正了。反之,人的私心旦膨脹起來,道德就會起繭,精神就會麻木。推進廉政建設,人人都是當事人,倡導廉潔從政,貴在塑造一顆“廉心”。要注重整合各種資源、協調各種手段,著力培育廉潔文化,營造廉政氛圍,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培養人們“不願貪”的自覺性、“不敢貪”的敬畏心、“不堪貪”的羞恥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健全起來、深入人心,使嚴格自律成為一種共識、一種共為,使抵制腐敗成為一種自然、一種必然。這,應該成為“述廉”的題中之義。
“述廉”、“樹廉”、“塑廉”,可謂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三種作為、三層境界。“形”決定於“行”,“行”發乎於“心”。隻有堅持內外兼修,將清廉內沁於心、外化於行,領導干部的廉潔口碑才叫得響,黨委政府的廉政形象才立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