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雙面官員”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其中主要原因在於作為“一把手”的領導干部權力太大,監督空缺或失靈。另外,個別領導干部的個人修養不足也是一大原因。海南省國營保國農場原場長彭華達就是一個例証。(6月6日《法制日報》)
記得有人說過,“騎白馬不一定是王子,長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這句話還真有點道理,尤其是對一手抓工作、一手抓票子彭華達而言。
經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近日由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彭華達因受賄95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然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彭華達在生活中有著很強的“親和力”,抓起工作來更是有一手,既“硬”又“嚴”,是一個有水平、有能力的農場干部。曾與彭華達共事多年的同事給出的評價是“放到哪裡,哪裡的工作就會突飛猛進”。
事實也確實如此,彭華達干工作是一把好手,這是不能否定的,因為“場長”這個位置也不是誰想坐就能坐上的。但是,彭華達搞“權力尋租”也是一把好手,其包裝手法更為高明,不然也不會得到共事多年的同事如此評價。所以,一手抓工作、一手抓票子,是“雙面官員”彭華達的“自畫像”。
細細想想,像彭華達這樣的“雙面官員”,現實中並不罕見。他們看上去務實肯干、業績不菲、聲名頗佳,但實質上利欲熏心、腐化墮落,在欲望的迷途上越滑越遠,直至毀滅。如湖南省湘潭市原副市長朱少中,案發前,他在湘潭一直是清廉、干練的形象,在民間的口碑甚好,其原因是他曾撰文痛斥“崇拜金錢,權力至上”,大談特談反腐經驗﹔父親過世時,在靈堂張貼“拒收禮金”的字條,並退回或上交禮金。所以,當朱少中被剝去畫皮后,多少人瞠目結舌。
還有浙江省天台縣原縣長梁駿在懺悔中也曾經說道:“官員的我和生活的我,公開的我和隱形的我,相去越來越遠,人格嚴重分裂,講一套做一套,公開一套背后一套,簡直成了‘兩面人’。人格分裂是自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的一大成因,一旦人的道德、理性淪落到‘兩面人’的境地,出現問題就成為必然。”
由此可見,為了能夠步步高升,“雙面官員”們往往工作有一套,腐敗有一套,在掩飾腐敗方面更有一套,這不僅大大增強腐敗的隱蔽性,增加查處難度,更為致命的是,還對干部隊伍形象造成嚴重損害,對社會價值觀形成沖擊。
所以,“雙面官員”彭華達認罪伏法,也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工作能力與政治素養之間不能劃等號,工作業績突出者不一定清正廉潔。要想識破“雙面官員”的真面目,首當其沖的是在選人用人上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使進入干部隊伍的人起碼在思想上要靠譜。特別是要堅持“功是功,過是過”的評判標准,一旦發現腐敗問題,不管能力多強、貢獻多大,都要採取“零容忍”態度,予以嚴肅處理。而任何權力一旦不能被有效監督,必然會被“雙面官員”當成牟取私利的工具,這是一種規律。反腐敗斗爭的根本任務,不僅是發現和抓住各種各樣的貪腐官員,而且還要徹底打破這種規律,建立起新的官場生態規則。這樣一來,“雙面官員”再會演戲,也沒有了可用的舞台。
新聞鏈接:海南一“雙面官員”半年斂財近百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