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當前國際人才競爭越發激烈,必須以更加靈活的政策和機制積極參與競爭。(據5月6日人民日報)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變,是黨中央提出的戰略決策。應當看到,在中央的領導下,各級各地均加強了人才工作力度,對於人才的培養、引進、評價和使用的各項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建設人才強國具備了初步基礎和條件。但是也應當看到,高級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出國不回國的現象仍比較普遍,這對於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對於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新的挑戰。縱觀頂尖人才流失的原因不外乎有幾條。一是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科研條件、生活環境、待遇保障等相對於國內要更好些﹔二是國外吸引高級人才的政策措施更優惠﹔三是用人環境相對更寬鬆,更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當然,少數人抱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現代國際經濟的競爭,說到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高級人才和頂尖人才的競爭。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面對我國頂尖人才流失居世界首位這個“世界第一”,我們必須警醒。
警示之一: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誠意,出台更有力的政策舉措,吸引廣大出國留學人員回國或為國服務。吸引出國留學人員回國或者為國服務,最根本的是要有科學合理的政策,要在制度層面上建立有利於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對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對高級人才要有高級待遇,對頂尖人才要有頂尖服務。要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重點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激情。
警示之二:必須營造更好的創業環境和用人環境,讓高級人才心情愉快地工作。毋庸諱言,現在某些地區、某些單位和某些領導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還不是很高,沒有從思想上、情感上進而從工作上真正尊重人才、相信人才、依靠人才。有的把人才當招牌、當擺設、敬而遠之、束之高閣,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有的對人才求全責備、橫挑鼻子豎挑眼,不能激發工作熱情。這些不僅會對現有人才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更會影響到即將回國或者准備回國的人才的思想,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警示之三:必須大力宣傳並切實做到“四個尊重”,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要切實貫徹落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在政治上關心人才,在工作上重用人才,在生活上關愛人才,竭盡全力為人才服務,為他們創造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這不僅是吸引在國外的高級人才回國的一條重要措施,也是對現有各級各類人才使用的一項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