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日前出台加強對改進工作作風有關規定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的意見,其中規定對違規使用公車參與婚喪事的,將由財政部門取消該車輛當年或者下一年度全年用油和修理等費用﹔同一單位有兩輛以上公車參與婚喪事大操大辦被查實或同一公車被兩次查實的,在扣除所涉及車輛用油和修理等費用的同時,取消車輛所在單位相應車輛編制數量。 (5月7日 人民日報)
近些年,為了遏制公車腐敗現象,各地政府可謂煞費苦心。平陽縣紀委發放“平陽縣公務用車消費卡”,一車對一卡,在定點的加油、維修或保險企業刷卡結算,從每筆上規范公車消費行為。杭州市正式啟動“取消公車+車貼”的公車改革,227輛公車“一輛不留”,向社會公開拍賣……然而,盡管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中不准在節日期間公車私用等規定,“車輪上的腐敗”卻仍在蔓延。
其實,公車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杜絕浪費,消除車輪腐敗。而車輪的腐敗最主要的,還是公車私用。因此,要想讓公車改革從根本上來解決公務用車的不正之風。不僅要改變現有的公車數量,還要讓公車監督工作做到位,讓公車更好地行使公務活動,有效遏制公車私用、公車濫用,削減行政成本,推動建立節約型政府,實現公共利益。
此次,邯鄲市出台加強對改進工作作風有關規定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的意見就別出心裁的將監督放在了首位,在筆者看來,這一方案如能實施,既恢復了公務用車的本來面目,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又擊中了公車濫用的要害——大量私人專用化。
眾所周知,公車消費在“三公經費”中佔據了半壁江山,而這其中的原因還是公車各種的用途:領導辦公事、領導及其親屬私用、司機私用……這種多人“用”車公款“養”的現象,也就導致了高昂的公車費用支出。據了解,2007年至2012年間,在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中,全國清理出的違規車輛就達19.96萬台。但是即使是這種現狀,監管部門對公車腐敗卻是敢怒不敢言,致使公車治理一直成效不彰,愈治愈亂。
事實上,根治車輪腐敗的有效方法就是遏制住特權思維。一方面,相關政府機關要加強對公車使用的管理,完善公車使用制度,建立公車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增加明顯的外部標識,提高公車使用透明度,加大“公車私用”問責力度,將公車配備使用情況納入政務公開,還要最大限度減少公車保有量。另一方面,解決公車私用問題,監督是基礎。政府進行公車改革,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不僅要借助紀檢部門的監督管理,還要有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的誠意。設立“公車私用舉報獎”,激發社會公眾舉報公車私用的熱情,使監督與查處形成良性互動。同時公車管理部門還要完善投訴處理機制,確保讓群眾有訴必應,從而樹立公車使用的社會公信,讓“車輪腐敗”才無處藏身。
公車私用現象由來已久,想要在一朝一夕之間徹底根除,不太現實,需要的是管理制度和監督相結合。從嚴格制度上抓起,不僅要有內部監督,還需引入外部監督、輿論監督、公眾監督、網絡監督等,配套好相關管理制度規范,加大問責力度,嚴格查處和曝光。隻有將公車管理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軌道,才能從根本上遏制公車私用,將公車消費關進“制度的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