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工作是社會、群眾所關注的焦點,在實際工作中,通過正常的途徑,任用前的考察,走一走、聽一聽、看一看,往往了解不到真實的情況,易被一些假象所蒙蔽。了解不到真實情況,導致考察失真的根本原因在於現實生活中一些干部的“偽裝術”,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多面孔”。
“多面孔”干部慣於官場上的人情世故,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猶如《紅樓夢》中的鳳姐,拍、踩、拉、打、親、疏,面孔多端,見風使舵。他們對上對下不一樣。對上級領導的意見,不管正確與否,不假思索,盲目執行,遇到可以左右自己前途命運的人物,更是極力裝愚守拙,壓低自己,取悅對方﹔而對群眾的疾苦卻麻木不仁、不聞不問,隻有發現上級領導對群眾反映的某些問題表示關注時,又立即換上一副“愛民如子”的面孔。他們台上台下不一樣。嘴上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心裡卻是一心一意隻為自己﹔台上講艱苦奮斗,台下行揮霍浪費﹔前門講原則,后門搞交易。他們人前人后不一樣。在人前、在工作圈內對己要求十分“嚴格”,小心謹慎,一副正人君子形象﹔而在人后、在工作圈外則隨波逐流,放縱自己,甚至做一些有損於黨和政府形象的事。
“多面孔”干部是干部提拔選用時的一塊“試衣鏡”,當然,“多面孔”干部的存在,還在於識人本身有一定的難度,也與目前干部考察方式密切相關。因此對干部評價時,要有看穿這些真實的“假象”的能力,不能對精於世故、處事圓滑的人看成是“會來事”、有能力,而將敢提不同意見、有棱角的人看成是“毛病多”、“不成熟”,從而形成一種錯誤的導向。在全面宣傳、學習《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今天,在呼喚“多維度”干部,唾棄“多面孔”干部的同時,要冷靜反思我們的干部評價標准和考察方式,努力改進和完善考察干部的方法,擴大民主,加大跟蹤考察的力度。參與考察的同志更要提高素質,練就“火眼金睛”。對那些善於當“變色龍”、樂於做“好好先生”、敢搞“形象工程”、“虛假政績”的“多面孔”干部,想方設法揭開他們的面具,決不能讓他們有橫行的市場,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