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年報中的“業務招待費”一項高達8.37億元,高居全部上市公司首位,對此,中國鐵建監事會主席、紀委書記齊曉飛不認為巨額招待費存在問題。而中國鐵建新聞處人員接受採訪時,懇請記者不要繼續追蹤報道此事,理由是“這樣做傷害太大”。
一個中國鐵建,一個“小小”的企業,一年的招待費就達到了8.3個億,這是何等嚇人?“8.3億元”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神州飛船載人飛行一次,相當於一個貧困縣十年的財政收入,相當於幾百所有操場、有宿舍、有食堂的希望小學。然而,它卻成了一個央企一年的業務接待費,這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然而,更讓人容易產生聯想的是“這樣做傷害太大”,筆者以為,中鐵建或有“難言之隱”。
難言之隱一,業務招待費為什麼會如此之高?以接待費最高的中國鐵建為例,根據其年報顯示, 2012年業績很好,集團實現營收4843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8%,達到了85億元,但業務招待費也高達8.3億元,相當於全年淨利潤的10%。而業務招待費在會計科目中指的是企業為生產、經營合理需要而發生支付的應酬費用,包括宴請開支、工作餐開支、贈送紀念品開支、參觀開支以及由此產生的交通費等費用。筆者不知這所謂的業務招待費是否等於吃喝玩樂外加送禮?但也可想而知,此費用高就高在要吃大餐、開豪車﹔高就高在要住五星級賓館、要到旅游勝地去考察學習﹔高就高在要宴請“八方諸神”、打通“人、督”二脈。
難言之隱二,到底能傷害到誰?中國鐵建新聞處人士接受欄目採訪時說:“如果這樣報的話,傷害太大……我們的好多情況你們可能不太了解……”。確實如此,公眾本來就對央企的財政收支情況知之甚少,更談不上了解。從某種層面而言,央企乃國之命脈,代表的是政府形象,越是這樣不透明,就越容易給公眾造成誤解,就越容易敗壞政府形象。再者,央企的業務招待費絕對隻有極少數干部有權力報銷,而非每一名普通員工所能及。“傷害太大”,大在哪裡?不外乎對一些高管干部的傷害大,不外乎對一些利益鏈條的傷害大。如果央企動輒上億元的接待費確屬正常開銷,又何必讓人“霧裡看花”,而不公之於眾呢?
難言之隱三,監管或是形同虛設?央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具有不可比擬的技術、人才和資金優勢,同時央企還對眾多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佔有壟斷地位。也正因為如此,央企也容易成為滋生腐敗的一個大染缸,央企高管因腐敗問題而下課的新聞也屢見不鮮。正是由於監督缺失、監管缺位,缺乏對央企運行機制的有效監控,才會有央企以業務接待費之名目大行腐化之風。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全國上下清風勁吹,新一屆政府也大刀闊斧地進行著機構改革。希望,央企的業務接待費中的“難言之隱”不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