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原副司長劉宇昕,利用職務便利,通過直接插手或者給相關人員打招呼等方式,為利益相關企業辦理資質、承攬項目等提供幫助,進而收取房子、股份、名車、美元、名表等。有人傳說他的“一個招呼值輛車”。近日他被法院一審判處12年徒刑。(據4月15日《新京報》)
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常常憑借手中的權力,在干部提拔、人事安排、經濟往來、物品推銷、工程承包、責任擔保等方面,通過給有關方面“打招呼”,為親朋好友或“生意上的朋友”謀利益、撈好處,嚴重地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原副司長劉宇昕“一個招呼值輛車”就很值得發人深思。
“打招呼”是官場怪相,是公然違背黨和國家政策的違規違紀行為,是一些腐敗分子利用體制上的漏洞從事不法勾當的官場“潛規則”。但為什麼一些領導能屢試不爽?筆者認為,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一些下級私心作怪,怕得罪上級,影響自己的仕途、榮辱、沉浮等等,所以,明知不對,但不敢堅持原則。二是有些下級把為領導辦事當成討好巴結的最佳機遇,明知不合理、不合法、不能辦、不該辦,但還是想方設法給早辦、快辦。這樣一來,“打招呼”者覺得自己的“招呼”管用,得寸進尺,屢打不疲﹔聽“招呼”者覺得自己與上級關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聽“招呼”,並樂此不疲。
領導給下屬“打招呼”謀利是當今官場最隱形的腐敗問題,是最令人發指的“潛規則”,必須引起各級高度重視。筆者認為,要打破這種“潛規則”,各級黨委應嚴格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對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建設、大項經費開支等工作,應集體研究決定,防止個人說了算,從制度上堅決堵塞權力的漏洞。各級黨員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應以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為重,任何時候都要堅守政治立場,不能不計后果、唯命是從,甚至為了巴結個別領導而違背原則、踐踏法紀,以身試法。隻有這樣,才能使“打招呼”這個怪胎遠離我們的工作、生活,讓我們的生存空間中多些清風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