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副對聯很形象: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級級加碼馬到成功,底層蒙高層一層蒙一層層層摻水水到渠成。“下級糊弄上級”的話題我們早就耳熟能詳,討論多了甚至感覺有些麻木了。針對這一問題,一些學者和專家也開過治理的藥方。但政府官員的虛假、浮夸之風還是愈演愈烈,仿佛成了難以治愈的官場流行病,長期以來廣為中國社會所詬病。
官場糊弄神器,源於自私:“得罪下級選票減少,得罪同事工作難搞,得罪領導官帽難保。”源於上級:“下級糊弄上級”表面上看是下對上的關系,可是,但凡兩者關系,一個巴掌拍不響,上級首長到地方“走馬觀花”,地方首長到基層“酒肉伺候”,最后睜隻眼閉隻眼,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此心照不宣。源於利益:常言道,無利不起早。欺上瞞下,利益作祟。
要讓官場糊弄神器失靈,我們不妨從近日《環球人物》雜志中的一篇文章《李克強翻垃圾判斷居民情況 官員:糊弄不了他》說起。文中記錄了李克強總理主政遼寧三年期間,披肝瀝膽,歷盡心機,改棚戶、促就業、改國企,全力振興老工業基地的辛苦歷程。其中的一個細節引人深思:在前往棚戶區調研時,李克強會專門掀開垃圾箱,從丟棄的垃圾來判斷居民的生活境況。“你糊弄不了他。”這位干部說。
李克強“翻垃圾查民生”是一種實干的體現,要讓官場糊弄神器失靈,就要從源頭抓起,我們都知道,戲是做給人看的,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會有什麼樣的演員。從這個意義上說,某些干部之所以在“糊弄”的表演上樂此不疲,與他們的上級喜歡“看戲”脫不了干系。少數領導視察習慣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滿足於“圍著路邊轉轉,隔著車窗看看,端著酒杯談談”,工作不細致、不深入,有意無意給做戲者敞開了方便之門。這樣下去,難免出現民間的打油詩:“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最高處。最高處下文件,一層一層往下念,念完文件進飯店,文件根本不兌現。”還要從自己抓起,實干才是硬道理,老是把希望寄托於欺上瞞下,偷奸躲懶上,久而久之就沒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欺得一時,欺不得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