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面前,本來有千百條陽光大道可走,可自己偏偏走了一條最愚蠢、最虧本、最悔恨的犯罪之路。我對自己的行為深感自責,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悔恨不已。四川省巴中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譚博榮的懺悔,讓人讀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4月2日《檢察日報》)
正所謂“樹朽先朽於根,人毀先毀於心。”反腐倡廉乃立身之本,私心貪欲乃禍害之源。特別是貪欲的閘門一旦打開,便如久困的猛獸,脫僵的野馬,決堤的洪水,一瀉千裡,不可收拾。最終貪圖金錢換來的是鐐銬,腐化墮落失去的是自由。因為沉湎於物質的誘惑,則如跌進蜜裡的蒼蠅,永難自拔。看看譚博榮的今天,聽聽譚博榮的懺悔,恐怕我們都能找到這樣的“感覺”。
用譚博榮的話說,我不能將自己犯下的錯誤歸結於客觀。錯就是錯了。現在,我隻能接受法律的懲罰,隻能用悔罪和勞動改造去洗滌心靈深處的污濁。
在筆者看來,今日走上貪腐之路,明日步入牢獄之門。這是所有貪官的定律。所以,譚博榮的懺悔有兩大“看點”,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其一:“隨著職位的升遷,手中的權力讓我迷失了方向。”﹔其二:“現在,我如夢初醒,知道了他們為什麼要送錢給我。如果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他們還會送錢給我嗎?如果我手中沒有權力,那些人還會對我畢恭畢敬,為我鞍前馬后跑來跑去嗎?到現在我才發現,自己身邊連一個真正的朋友都沒有。如果那時身邊有一個真心朋友提醒我幾句,我可能會懸崖勒馬,不至於越陷越深,直至墜入犯罪的深淵。”
不難看出,面對鐵窗殘月和13年的有期徒刑,譚博榮確實弄清楚了,想明白了,“一通百通”了。但是,正如元代關漢卿《救風塵》中所雲:“船到江心補漏遲,煩惱怨他誰。事要前思,免勞后悔。”對於譚博榮而言,今天的懺悔都已經晚了,借用民間俗語來說,“黃瓜菜都涼了”。
正因如此,掩案沉思,筆者認為,抵不住誘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貪婪,手握重權就危險﹔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節,身居高位是絕境。譚博榮的懺悔,再次警示我們:縱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終成滅頂之災﹔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巔峰。作為黨的干部,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別能力,在誘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過能力。要切記,反腐倡廉不論干部大小,廉潔自律不分職務高低。把握今天就是珍惜明天,把握自己就是珍惜家庭,把握言行就是珍惜崗位。
特別是譚博榮的教訓再次說明,送錢送物就是送錯誤,收錢收物就是吞誘餌。領導干部一定要謹慎交友,冷靜交友,從善交友,選良交友,擇廉交友,面對某些“朋友”送上門的種種誘惑,一定要“封其人眼,斷其誘惑”,在自己的思想上架起一道“高壓線”,在心中筑起一堵“防火牆”,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慎獨、慎權、慎欲、慎初。這樣,才能不管他物欲橫流,我自巋然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