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開發區的鴻翔路一帶,由於高檔飯店扎堆,被稱為“吃喝一條街”。春節前后,在相關政策影響下,這裡清靜了不少。但最近記者觀察發現,這裡車水馬龍,各大飯店門前停滿車輛,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現象又有抬頭。(據4月1日《人民日報》)
自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出台施行以來,各地高度重視,自上而下,領導帶頭,層層落實,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公款吃喝有了較大的收斂。然而,當人民群眾為這項利國利民的好“風向”拍手叫好的同時,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也屢屢傳來,諸如:公務接待轉入內部食堂或者躲在私密性很強的私人會所,花的錢比以前更多﹔喝茅台要“撕掉標簽”,甚至把酒倒進礦泉水瓶等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什麼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公款吃喝成為社會不正之風,是腐敗的一種重要表現,損害了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形象,挫傷了政府公信,喝壞了黨風,敗壞了社會風氣,更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狠剎“吃喝風”已經不能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懲治不力,懲辦不嚴”了。
治理公款吃喝不能讓官員產生“一陣風”的預期,必須把公務接待的規范上升到法律法規的層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條款和標准。要建立和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個人、單位,嚴格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這樣,才能讓各級官員對公務接待紀律不敢再有蔑視和欺騙之心,讓公款吃喝真正走進制度的“籠子”,成為不敢觸犯的“高壓線”,狠剎“吃喝風”。
破除吃喝腐敗,造就風清氣正,已經是時代強音。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人心所向,不可違逆。對一家還是一國,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回來,都值得夾道歡迎。隻有“節儉風”壓倒“吃喝風”,一切才有正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