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逃避打擊鋪張宴請,官員轉入地下。中央遏制鋪張宴請的號召在地方似乎遇到阻礙。來自四個不同地區的官員曾表示,宴請行為隻不過轉入地下,而且排場更加奢侈。報道稱,一名官員說:“這種做法不僅發生在福建,全國許多省份均是如此。各地方有很多辦法避開上面的規定。”
“公款吃請被迫轉入地下”、“隻要不被媒體或老百姓抓到就不會懲治”。“聰明”的官員們除了將宴請地點從公共餐廳改到政府食堂、設在商人家中,有的甚至把會面地點放在遠離城市的“農家樂”。這些官員之所以這般不嫌麻煩,當然是在回避“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的同時,又能掩人耳目。筆者認為,當公務宴請“轉入地下”,或混跡於工作餐之中,這種行徑一旦“流行”起來,就有了難分辨的“新陣地”,一些官員將更加有恃無恐。從這個層面上講,鋪張宴請“化裝前行”的確更需警惕!
據悉,我國公款吃喝可以在會議費、出國費、培訓費、調研費、科研費等合法的項目下報銷,一些官員就認定“接待無小事”,逐漸形成了“想吃就吃”、“不想吃也要吃”的接待體制。由於公務接待的主體是領導干部和其他公務人員,加之信息和權力的不對稱,使得公務接待中的問題帶有一定的隱蔽性,易形成“上級不好監督,同級不願監督、下級不敢監督”的局面。
正是由於公款宴請“充滿誘惑”,且不會傷及“毛發肌膚”,讓部分官員自己管住自己的嘴的確是件容易的事兒。在一些官員看來,風口浪尖上到高檔酒樓顯得過於高調。於是,公款宴請“隱姓埋名”、“鳥槍換炮”,就成了他們躲避風頭的“創新之舉”。雖然中央及時出台了“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公款吃請之風也的確有所收斂,但官員們建立“游擊隊”式的公款宴請“新陣地”,分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不齒行徑,是嚴重損害我們黨的形象的齷齪之舉。
官員給公款吃喝穿上“馬甲”,很顯然,是在與“八項規定”、“六項禁令”捉迷藏,也是在與人民群眾的監督“頑強對抗”。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問責乏力。要制止公款宴請“化裝前行”,就必須進一步細化標准,出台詳盡的問責規定。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出台后,已有甘肅、江蘇、安徽、山西、湖南、新疆、黑龍江、西藏、湖北、青海、福建、浙江、雲南、江西、北京、山東、寧夏等17個省份,首先向社會公布了具體實施細則,很多地方也相繼出台了貫徹實施意見和具體辦法,這些規定和辦法,都為打擊公款吃請“轉入地下”開了個好頭。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廉政會議上說,“今年開始,要逐步實現縣級以上政府公務接待經費公開”,而且“公開的形式要通俗,要讓老百姓看得懂”。筆者以為,一旦公款接待經費公開,或上升到一定“高度”,並能真正細化的話,無論是五星級酒店、內部餐廳,還是地方的“農家樂”,鋪張宴請都將“無地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