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不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還要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特別是對事業要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僅僅是上級推著干、群眾推著干,首先是自己要始終充滿激情、充滿干勁,這樣去干事業,才能更加主動、更加自覺。領導干部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干干淨淨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這是《之江新語》刊登的習近平同志的一段言論。
要“干事”更要“干淨”,其實蘊含著做“官”的大道理。從中可以看出兩層含義,第一層是 “干事”和“干淨”兩者都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狀態和應盡的本分﹔第二層是“干淨”比“干事”更重要。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又層次分明,輕重有別。
干事是領導干部應履行的基本職責,是宗旨意識的具體體現。領導干部擔任國家公職,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改善民生和解決具體問題的重要參與者。角色的重要性決定了領導干部必須履職盡責,在其位謀其政,而干事就是最真實、最具體的體現。從國家層面說,領導干部隻有干事才能破解發展難題,才能實現科學發展,才能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盡早實現“中國夢”﹔從群眾層面說,領導干部隻有干事才能解決民生難題,才能推動一方發展,才能換來群眾滿意和贏得群眾擁護,真正拉近黨群干群關系。所以,領導干部必須干事,必須積極主動自覺地履行職責,做到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干淨是領導干部的道德底線,是做“官”的職業操守。干淨出正氣、出權威、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官”做得干淨,在百姓之中才有口碑,否則,隻能留得罵名。歷史上清官才能千古留芳,而貪官污吏即使曾經功勛卓越最終也隻能遺臭萬年。劉青山、張子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們曾在戰爭年代英勇斗爭,建立功績,曾經盡職盡責地干事,但在和平環境中卻沒能抵擋住誘惑而逐漸腐化墮落,最終成為人民的罪人。這樣的領導干部應該說為數不少。因此,領導干部隻有信念堅定,頭腦清醒,干淨做人、踏實做事,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不動心、不低頭、不失足,才能維護好國家和群眾的利益,才能干好事、干成事。所以,領導干部必須要守住干淨這個底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廉潔奉公,不貪不佔,做到不仁之舉不為、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沾、不清之行不干。
“要干事更要干淨” 應該成為領導干部的自覺追求。要主動自覺地想干事、干成事,負責任地干事、干負責任的事,真正把干事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價值體現,永不自滿、永不懈怠,在干事中建功立業、服務群眾﹔同時更要干干淨淨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把廉潔從政作為為官處事的基本原則,秉公用權,慎獨慎微,在干事中做到信念不動搖、道德不滑坡、權力不濫用。總之,領導干部隻有把干淨干事作為立身之本、創業之基、民本之需,做到在干事中干淨、在干淨中干事,才不愧於黨和國家的重用,才不愧於人民群眾的重托
|